全站群
全站群
六安新闻网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网站首页
六安概况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六安新闻
视频六安
六安时评
健康教育
图片新闻
财经报道
少儿才艺
科教育人
文旅六安
皋城万象
名人馆
六安社科
妇幼保健
数字报纸
您的位置:
首页
>
六安新闻
>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5G来了,六安按下“加速键”
4月7日,六安移动金寨分公司宣布金寨县内5G正式商用,是全省范围内率先宣布5G商用的县。金寨移动5G覆盖范围不仅包括县城核心区域,还包括大湾村和天堂寨景区。“5G下载速度真是快”、“戴上AR眼镜看天堂寨,居然和身在景点感觉差不多。
2020-06-02
名山胜水一望收
詹望,本名詹克荣,号铜笛道人,1943年生,六安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1975年从六安新华印刷厂调至霍邱县文化馆,面壁三十年,培养了很多美术人才,退休后,定居于合肥。
2020-05-28
岭上又开映山红
在2020年的春天,大别山映山红红遍山岗的时节,女作家黄圣凤又给我们采来一支“映山红”:她的新著《韦素园传》,展献在我的书桌前,让我足不出户就能嗅到一股来自大别山山岭上的映山红的花香。读到更亲、更近的韦素园。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提到过“未名社”,让我为之骄傲;在鲁迅的著作中更是多次提到韦素园等这“不幸的一群”,更是让我震惊。安徽前前后后进入未名社的达十多人,如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王青士、王冶秋、李何林、赵赤坪、张目寒等,他们的活动和创作,在皖西形成一座高原、山峰。这既是皖西地区的宝贵历史...
2020-05-25
寒凝大地发春华
作为20世纪早期著名现代文学团体未名社的中坚,韦素园深得鲁迅先生的欣赏和重视,他坚守自己的文学理想,创作与翻译并行,笔耕不辍。韦素园留下的作品数量虽然不是很多,却弥足珍贵,不仅展示了他对文学理论和艺术的积极探索与不俗见解,也反映了他在短暂的人生中书写的可贵文学精神和昂扬的生命价值。
2020-05-21
一座桥,一座城市的风景
六安的桥有很多,它们无疑是六安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见证。“幸福两岸人,活络一座城。”这些默默厚重的桥,承载了六安人民每一天的生活,记录了六安的昨天和今天,也正见证着六安的生机活力和美好发展。
2020-05-19
霍邱县:稻虾田飞出致富歌
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列入县委1号文件,予以重点扶持。制订了《行蓄洪区适应性农业发展三年规划》《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和《稻渔综合种养实施意见》,因地制宜精准选择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适应性产业。加强基础建设,虾田发展到哪,沟渠路就延伸到哪。与省农科院、安农大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多次组织种养大户、水产技干等开展稻虾综合种养新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实地授课,以科技助推稻虾产业发展。
2020-05-18
传承红色基因 续写司法初心
从1931年5月至1932年10月,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虽然存续时间只有一年零五个月。但它所汇聚的红色历史基因、绿色环保理念、民主法治思维等,仍然深深烙印在六安法院人的心中,更成为他们坚持党的领导,践行司法为民、锐意创新进取的力量源泉。
2020-05-15
细读《红楼梦》中的六安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淠河水冲瓜片茶,清香舒畅筋骨拔。正是五月好时光,走,咱们喝茶去
2020-05-14
皖西作家黄圣凤新作《韦素园传》出版
皖西作家黄圣凤新作——长篇纪实文学《韦素园传》,近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韦素园传》是国内第一部韦素园传记,也是目前唯一的韦素园传记,它的出版,填补了一项未名社研究的空白,也为皖西籍现当代作家研究和皖西文学乃至大别山革命文学研究奉献了一枚沉甸甸的果实,具有深厚悠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未名文化是皖西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黄圣凤是韦素园故乡的一位文化人,有着深厚的文化情怀。她多年研究未名文化,挖掘文名遗存,她把地方文化的发掘、弘扬和传承,当成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
2020-05-06
传奇,从起落着笔
夏均安于道光十五年(1875年),招名师,访高手,询用户,训师徒,开创“一品斋”,一品斋的毛笔集南北优点之大成,很快便名声鹊起。夏均安深谙经商做人之道,经常结交文人墨客,赠送他们一品斋毛笔。当时名震一时的女诗人吕碧城就是夏均安的好友
2020-04-30
首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共753条信息/共76页
转到第
页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本页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