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
金寨:茶旅携手 相映成趣 春日的金寨,云雾缭绕,茶香四溢。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的千亩茶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采茶人的指尖在茶树间翻飞,炒茶车间里茶香与机器轰鸣声交织,民宿小院里游客笑语盈盈——一幅以茶兴业、以旅富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清晨六点,金寨县露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内已飘出阵阵茶香。厂长邸为刚正带领工人抢抓炒茶的关键工序“拉老火”。“今年受天气影响,采摘期推迟了半个月,但茶叶品质反而提升——含水量降低让香气更浓郁。”邸为刚捧起一捧墨绿的瓜片,叶片微微卷曲,这是手工炒制留下的独特印记。...
2025-04-24
-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皋陶,这位上古时期的传奇人物,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念,如同智慧的火种,点燃了社会和谐的希望之光。而霍山,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一直与皋陶文化紧紧相连。 翻开历史的书页,霍山县春秋前为六属国,楚灭六后设灊(qián)邑。数千年来,皋陶文化的火种在这里发光发热;而今,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连续四届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两捧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多年稳居全省平安建设第一方阵……传承千年古韵,“灊邑默化”平安建设品牌背后的故事一直在...
2025-04-11
-
清明时节,家住淮河之畔的霍邱县王截流乡军台村的村民王大鹏,每天夜里零时以后便起床,招呼几位自己雇来帮忙的村民,到自家的虾塘一忙就是几个小时。 “这段时间收上来的都是虾苗,到凌晨4点多,大概能收千把斤虾苗,然后到村里的龙虾大市场去卖给前来购买虾苗的人,现在是虾苗销售旺季,每斤15元左右。”4月1日早上7点,王大鹏当天的虾苗销售一空,看着手机里新增的2万多元款项,50多岁的王大鹏乐地合不拢嘴。 靠着养虾种稻,王大鹏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军台村位于城西湖畔,属淮河退建移民安置村。“上个世纪90年代末,淮河改...
2025-04-10
-
“春在六安等您来 万紫千红大别山”主场活动。 陆文轩 六安,这座镶嵌在大别山腹地的绿色明珠,正以蓬勃之势跃升为安徽旅游市场的“新晋顶流”!自《六安市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指引》发布以来,六安市优化供给、改善服务、创意频出,旅游消费场景日渐丰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 打造新业态,特色文旅产品不断涌现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提升项目体验性、互动性,推出多种类型特色旅游产品,鼓励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六安市注重融合发展,立足自身资源...
2025-03-31
-
阳春三月惠风畅,樱花菜花竞怒放。“走进春天看山川,踏歌沃土续新篇”。为推动文学深入生活、贴近群众、走进基层,讴歌乡村振兴新变化,3月23日,市文联、市作协、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开展“春游江淮 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主题采风活动,活动由金寨县文联、全军乡政府、金寨县作协承办,省市县30余名作家、媒体人,走进金寨县全军乡,共同探寻全军乡红绿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挖掘乡村振兴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这方红色的沃土上奏响看春山、踏歌行的序曲。 全军乡位于金寨县西北部,地处梅山水库上游,自然环境优越,红色历史深厚。这里...
2025-03-27
-
-
茂林修竹、溪水潺潺,春分时节,位于霍山县黑石渡镇清潭沟村的霍山石斛原种保育基地,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之上,一簇簇植株矮小、形短寸许的霍山石斛牢牢攀附在岩石缝隙,吸取着大自然的水气和养分,拔节发芽、努力生长。 2022年,为了守护霍山石斛原种基因,霍山石斛集团在清潭沟村建立霍山石斛原种保育基地,依托“山谷水傍石上”的石斛生存绝佳自然环境,在这里建起100亩核心原种种植区、900亩仿野生扩繁区,历经三年时间的天然养护,如今,千年“仙草”焕发出盎然生机。 寻踪溯源:守护霍山石斛原种基因 “清光绪三十一年《霍山县志》记...
2025-03-25
-
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近日,霍邱县白莲乡广大干群纷纷行动,广泛开展了全县第一方阵环境整治“对手赛”,打响了全乡人居环境整治“第一枪”,实现了2025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门红”。 今春以来,该乡为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抓出成效,为广大群众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3月7日召开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全面安排部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该乡位于淮河以南,大别山北侧,霍邱县中西部,下辖9个村,面...
2025-03-21
-
-
“以前这里环境脏乱差,消防安全隐患多,住着真不安心。现在每家都配备了灭火器,马上还要安装电路感知网和烟感报警器,环境也整治了,回到住所心情都美丽了许多。”3月10日,家住金安区东市街道313地质队家属区东门的居民方文茜笑着对记者说。 313地质队家属区始建于1989年,原为地质队办公场所与职工生活区。随着地质队的搬迁,办公区域渐渐闲置,东门仅有十余户住户仍在此安居。由于房屋年代久远,基础设施日益落后,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加之部分居民安全意识淡薄,这里逐渐成了一处不容忽视的安全“隐疾”,是东市街道基层治理的一块“心病”。...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