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传承千年古韵 奏响平安新曲   ——霍山县“灊邑默化”平安建设品牌的生动实践

编辑:杨庆云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54 次 发布时间:2025-04-11 09:28:00 【字体: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皋陶,这位上古时期的传奇人物,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念,如同智慧的火种,点燃了社会和谐的希望之光。而霍山,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一直与皋陶文化紧紧相连。

  翻开历史的书页,霍山县春秋前为六属国,楚灭六后设灊(qián)邑。数千年来,皋陶文化的火种在这里发光发热;而今,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连续四届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两捧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多年稳居全省平安建设第一方阵……传承千年古韵,“灊邑默化”平安建设品牌背后的故事一直在续写。

  “潜”心听民意

  “这巷道,一直以来就是我家的,改造利用也是理所当然。”“你凭什么私占,我家也有份,你要是建我就拆。”在霍山县但家庙镇,村民刘某和舒某,为一堵墙闹了许多年。

  在农村,为了一块地、一堵墙,甚至是一口气、一个面子,村民有时会争得不可开交。但家庙镇党委书记高阳、村党支部书记徐亚多次走访周边住户、老党员、老村干,详细了解个中内情,在当事人家中召开“但说无妨”板凳会。

  大家围坐一起,就像拉家常一样,聆听“六尺巷”的典故,如同一阵温暖的春风,在轻松的氛围中,你一言我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最终,双方想开了,约定巷道只作通行和修缮房屋之用,周边公共区域还交由镇村打造“八尺巷”,用来做公益宣传。一场拉锯式的纠纷,就这样圆满化解了。温馨的“八尺巷”故事,是当地“潜”心听民意的一个缩影。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霍山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汇聚民智、广纳民意。按照县级“枢纽平台”、乡级“实战平台”、村级“基础平台”功能定位,全面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现有工作人员130余人,专兼职调解员1000余人,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按照“联组成格、三级管理”的总体思路,划分783个基础网格,配备2263名基础信息网格员,实现人往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联。扎实开展“走亲、解忧、问效一线”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

  “移”步察民情

  “父亲车祸,我忙着办住院。去世后,我又办丧葬。算账时,要扣除这些钱,然后按6:2:2分配。”“老大单独办丧事,很多支出费用过高。”“大哥虽照顾了父亲,但不够尽责。”对赔偿款分配,项家兄妹三人各持己见。

  老项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获赔25万余元,也就是赔偿款分配成了焦点。2024年11月,兄妹三人闹上法庭,考虑这类案件在农村具有普法意义,同时也为了深入了解农村丧葬的实际支出,霍山县人民法院佛子岭法庭承办法官王明决定,将庭审现场搬到村委会,邀请村干部和村民旁听。

  家事纠纷,宜解不宜结,如果一判了之,容易使亲人变仇人。王明从法理层面分析利弊,梳理费用和分配范围,从情理的角度算好“亲情账”。经过苦口婆心调解,三兄妹合理分配了赔偿款,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而这一幕,只是“移”步察民情的一个生动场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霍山县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问需于民暖民心,问计于民顺民意,问效于民惠民生。建立“党建+巡回审判”模式,打造“护苗”“亲清护企”“‘益’山更比益山红”“家门口的车管所”等工作品牌。创新实施“问诊式”普法工程,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1136人。创新成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第一时间处理涉旅事故、投诉纠纷。开通企业办证绿色通道,为企业保驾护航,全力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让群众切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温暖。

  “默”守护民安

  “警官,我被人诈骗了,请你们帮帮我。”1月16日下午5时,张先生心急火燎地报警求助,称遭到了电信网络诈骗。

  霍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立即开展调查,办案民警得知,张先生收到一条贷款短信,因近期资金周转困难,于是通过短信链接下载网上贷款app,诈骗分子以输入银行卡密码错误冻结放贷账户为由,多次引导张先生充值资金解冻账户。该县公安局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亲自指挥调度,民警分三组赶赴重庆、北京、合肥等地。1月17日晚,距离张先生报警不到24小时,成功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追回被骗资金27.9万元。 

  守万家灯火,护一方平安。霍山县坚持以打促安、以防固安、以治强安,树立“只有打疼犯罪分子,才能赢得民心”的理念,纵深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反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系列行动,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及“平安乡村”项目建设,形成“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社区有联防、单位有内保”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培育“但说无妨”“诸事如意”“寺季平安”等系列基层治理“微品牌”,率先打造全省一流的县级综治中心实战化平台,大大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化”戈促民和

  “工程款没有着落,这年怎么过?”今年1月25日,距离春节仅剩3天,杜某等32人反映一家商贸有限公司拖欠钱款,公司法人多次许诺支付未果且已失联。

  霍山县委政法委、交通运输局、信访局立即介入处置,通知商贸公司负责人赶赴现场调解。经过3个多小时的协调,达成一致意见,按总价款15%立即兑付。到了1月27日,也就是过年前一天,商贸公司负责人再次失联并未兑付。县委政法委再次召集相关部门现场会商,挑灯夜调、费尽周折,与项目承建方联系,促成款项支付,让群众安心回家过年。紧急协调保民生,只是该县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大提升的一个生动实践。

  人人和合则善,社会和合则安。霍山县坚持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全覆盖排查矛盾,全链条化解矛盾,全要素消融矛盾,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充分发挥各级综治中心解纷作用,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积极发挥霍山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扎实开展“五红”教育活动,让正能量辐射全县,从思想层面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千年灊邑,传承着皋陶德法兼治、亲民务实、公正和谐的法治理念。霍山县精心打造的“灊邑默化”平安建设品牌,拉近了干群距离,提升了治理效能。霍山县委政法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让古老的灊邑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平安之光。(记者 储著坤 杨秀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