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群
网站首页
六安概况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六安新闻
视频六安
六安时评
暖新闻
图片新闻
财经报道
少儿才艺
科教育人
旅行六安
皋城万象
名人馆
六安茶谷
妇幼保健
数字报纸
您的位置:
首页
>
六安新闻
>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徜徉在家乡地名的河流里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身份符号,无论行路还是读书,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家乡的地名,时时散发着泥土和生命的芳香,犹如一束情感纽带,总会勾起离乡游子的无尽情思;别处的地名,也会包裹着淡淡的异乡情调,引起人...
2022-02-22
那些年俗,唤醒春节仪式感
打豆腐、吃年糕、看花灯、舞狮子、剪窗花、闹元宵,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一直留存着这些关于年的民俗场景。在皖西不少农村地区,合家团聚、围炉话家常的美好时光,会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过年,作为一年之中最重要最隆...
2022-02-17
六安“赶超”向未来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满怀奋进的豪情,在完美交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答卷后,老区六安直面总量偏下、人均靠后、县域经济和开发园区实力不强之“痛”,坚定不移实施绿色振兴赶...
2022-02-11
说说那些消失的旧年俗
年俗,即过年的习俗,通常是指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人们在拜神祈福、饮食举止、行为语言、庆祝活动等方面,以各种方式除旧迎新、期盼来年好运的各种习俗。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年俗名目繁多,全国...
2022-02-08
乡村振兴,牵牢“产业”牛鼻子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希望;乡村,激扬着振兴的号角。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吹拂着位于六安市西大门的叶集区,温室大棚连片发展、瓜果蔬菜四季飘香、人居环境整洁优美、乡风民情和谐醇厚、乡村百姓安居乐业…...
2022-01-27
“双减”后,首个期末有什么变化?
这是“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也是我市各校落实“双减”探索开展无纸化测评,实现全面育人的生动实践。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给学生减负,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
2022-01-25
绘就多彩“夕阳红”
这是一个活动乐园,许多人乐在其中,越活越年轻;这是一方精神家园,许多人融在其中,找到了心灵的港湾;这就是叶集区老年大学,一个生机盎然、活力绽放的老年乐园。 近年来,叶集区老年教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
2022-01-20
一支笔的匠心传承
2021年11月19日,对六安省级非遗项目“一品斋”毛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70岁的江澄洁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一品斋”终于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来的商标注册证,这两年她辗转知识产权局、跑商标代理机...
2022-01-18
为人民而创作
1月16日,在六安市诗词楹联学会召开的2021年小型年会上,刚参加完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来的陈斌先说: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是我们的根本立场。文艺创作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鲜明的价值取向。如果你对...
2022-01-18
消费升级下的年货变迁
“小时候,看见妈妈们忙着置办新衣、烫头发的时候,就说明要过年了!”这是大多80后、90后关于童年过年的记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为了迎接农历新年,办年货必不可少。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商的快速发...
2022-01-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321条信息/共33页
转到第
页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本页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