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动委会的成立发展与历史贡献
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王清
在1938年2月至1940年3月两年多的时间里,安徽省动委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了贯彻执行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集结安徽各种进步力量,动员民众抗日的强大政治实体。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组织和推动下,发挥战时动员的重要作用,培养各类干部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1938年1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由安庆迁至六安。在六安籍民主人士朱蕴山的建议下,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宗仁决定组建民众总动员会,加强抗日动员。2月23日,安徽省动委会在六安文庙成立(后迁往立煌县金家寨),省以下各县、区、乡随后也建立了各级动委会。
动委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抗日动员,激发群众抗日热情。一是组织抗日团体,成立工作团。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北平救亡服务团、上海流亡青年内地服务团、武进青年抗敌服务团以及延安派遣陕北公学、抗大毕业的学生到大别山区开展救亡工作。自1938年3月至1939年5月,省动委会建立了41个直属工作团和30个委托工作团以及少年抗日宣传团、妇女战地服务团等,其中活跃在六安境内的就有23个省属工作团、500多人。二是成立各种民众抗敌协会。省动委会组建县级以上青抗会31个、农抗会12个、工抗会16个、商抗会20个、妇抗会25个、文抗会6个,以及大量县级以下协会。组建各类抗敌协会共有2884个、会员达448848人,仅舒城县就有抗敌协会191个、会员22194人。抗敌协会下设交通队、运输队、侦察队、慰劳队、救护队以及盘查哨、递步哨等组织,在支援前线、救护伤病员、运送粮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是加强抗日宣传。抗日救亡工作以工作团为基本力量,深入各县开展工作。仅在1938年,各地举办了民众总动员宣传周、肃清汉奸宣传周、雪耻宣传周、兵役宣传周等活动。1938年3月,在六安举行的动员工作扩大宣传周,参加人数达万人。动委会还编辑出版报刊和宣传手册,如《大别山日报》《六安日报》《立煌抗日小报》《舒城战报》《霍邱日报》《霍山日报》等,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四是举办抗战干部培训班。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安徽省工委先后派周新民、陈国栋、狄超白、魏文伯、孙以瑾、麦世法、詹运生、史迁等一大批党员干部到省动委会工作,担任主任干事和县动委会指导员。舒城、六安、寿县、太湖等中心县委机关也隐蔽在动委会或工作团内。省动委会还在六安麻埠举办了4期干部训练班,培训几百名青年成为安徽抗日的骨干力量。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桂系在安徽反共活动愈发猖獗。中共皖西省委根据中原局的指示,到1940年4月底,先后组织各级动委会、工作团中的中共党员、爱国人士3000多人撤离到皖中、皖东和淮北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