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谋良策
高质量发展动能在哪?
唐明委员
推动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小微企业是六安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六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建议严把“五关”,把小微企业园建设成为“小而专、小而高、小而美”的企业成长和产业培育平台。
严把规划布局关。将小微企业园作为现代化体系建设、产业链升级的重点,纳入到“十四五”总体规划,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布局规划小微企业。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园中园、配套园、特色产业园,实现“一园一业”,避免同质化、无序化发展。
严把配套设施关。适度超前建设新的“七通一平”,即新基建、现代物流、金融生态、人力资源、惠企政策、产业链、政产学研用“七通”以及审批扁平化“一平”,以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入园企业研发创新、做强做优;鼓励建设数字化园区,运用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对园区人流、物流、用能、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和企业生产经营等进行高效精准管理。
严把企业进退关。坚持“一园一业”原则,入园的制造企业应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符合产业链配套补链要求,确保园区主导及关联产业的企业集聚度不低于70%,实现同类企业的集聚集约和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发展。
严把服务能力关。加强入园企业的培育提升工作,在土地资源、融资服务、技术创新、财政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新纳规上限企业和高成长性小微企业,引导入园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打通小微企业园创新成果转化通道,帮助小微企业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园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向小微企业园延伸。
严把考核评价关。研究制定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纳入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目标绩效考核内容。评价结果应与资源要素配置和资金奖补等政策挂钩,引导园区提升服务、提高效益。(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传豪 整理)
潘靖代表
完善要素保障助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市的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市人大代表潘靖说,可以从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强化要素保障、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动物流要素成本降低等方面着手,助力本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潘靖说,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汛情叠加,经营的企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到了下半年,企业经营状况开始逐渐好转,迅速将上半年的损失补了回来。经初步统计,去年全年产值和利润均实现了正增长。当前,受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潘靖建议,应该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寻找商机,与江浙沪龙头企业加强合作,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全面构建立体化物流体系,完善和健全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完善各种要素保障,助力革命老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著坤 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