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五、正本清源,文化自信,“淠(pèi)”音响亮
《榖梁传·桓公二年》记:“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其意为:地名的读音,应以当地人的读音为准,此也为国际惯例。比如领土的认定,“名从主人“是为极其重要的条件。
淠河学校筹建负责人刘亚非认为“淠”字从音到形的探究之旅,不仅仅是为了我们学校的校名——淠(pèi)河学校被响亮的叫出来,更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倡导学生认同并遵循“读书报国”之校训。也希望我们能够给学生们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一个榜样。
我们在探索皖西大地的历史文明和淠河文化中获知:上古时期,人类活动如帝位、祭祀、征伐、生子、狩猎、婚姻等都需要先行占卜,通过占卜寻求上天的指示以获得最佳时间、地点,并在兽骨上记录占卜的事项和结果,由此形成了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所以,溯本求源就要从文字的原形、义、音以及演变的脉络来进行探寻:“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简体字”开始研究。今天通过探寻皖西文明和淠河文化,我们找到了从“沛”到“淠”的演变历程,也找到了“淠河”的准确读音:“淠(pei)”。从而能够让我们每一位六安乡亲大声读出母亲河的名字:淠(pei四声)河;让每一位淠河学子准确读出母校的名字:淠(pei四声)河学校。
个人简介:
刘亚非,中共党员,大学专科(计算机)、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小学高级教师,现主持六安市淠河学校(城北二小淠河校区)全面工作。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文明创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六安市演讲与朗诵协会理事、六安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成员。
曾长期担任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教学工作。期间在《小学教学参考》 、《课堂内外教师版》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加并完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广义本土化资源开发》4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历任团委书记、总务主任、教务主任、工会主席、九年一贯制副校长、校长(主持工作)、城北南校党组织书记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