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青山镇:“整治加码”绘就乡村新颜 长效治理擦亮幸福底色
今年以来,金寨县青山镇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沟渠淤塞、违建占道、乱堆乱放等痛点难点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压实治理责任,全力推动“问题清单”向“成效清单”转化,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机制筑基强管护,常态长效固成果。青山镇着力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将环境卫生要求明确纳入村规民约,细化村民在环境维护中的责任义务,特别是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村民常态化清理门前杂物、规范物品摆放。构建“巡查—整改—反馈”闭环机制,由村“两委”和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开展全覆盖巡查。对未履行责任或存在乱堆乱放、破坏环境行为的村民,采取入户劝导、责令限期整改等方式督促落实。同时,积极激发群众自治活力,鼓励村民互相监督提醒,推动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共建共享”的环境治理新格局。通过机制保障,全镇环境卫生投诉率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0%,有效确保了整治成果的常态长效。
头雁引领树标杆,干群同心美家园。充分发挥镇村党员干部家庭的“头雁效应”。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严格对照整治标准,带头完成房前屋后杂物清理、卫生厕所改造及养殖圈舍标准化升级等重点任务,以实际行动树立标杆。全镇已有超过120户党员干部家庭率先完成改造任务,成为示范户。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展“晒庭院、亮成果”评比活动,通过实景展示、现场观摩等形式,让整治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有效提升群众的认同感与参与度。这一举措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形成了“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大家一起干”的生动局面,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活动开展以来,已吸引近千户普通农户积极参与庭院美化提升。
网格聚力优服务,志愿帮扶暖民心。创新构建志愿服务与环境整治深度融合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定格、定人、定责”原则,统筹整合镇村干部、“五老”人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了覆盖全镇的8余支“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服务队利用网格动态信息台账,精准聚焦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围绕庭院杂物清理、卫生死角整治、生活物品规整等关键环节,提供“一对一”暖心帮扶。累计已为200余户特殊困难家庭提供上门环境整治服务。这一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环境整治的精细化水平,更将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切实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让整治工作更有温度、更得民心。(吴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