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全面深化改革书记谈】扎实推进农村改革,谱写现代化“三农”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刻学习、理解和把握全会对“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锚定高质量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努力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老区力量。
聚焦头等大事,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打好“稳面积、增单产”组合拳,深入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六大工程,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15万亩以上、产量72亿斤以上,为“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作出六安贡献。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开展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稳定生猪产能,发展特色水产养殖,确保“菜篮子”农产品供应充足。
聚焦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抓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持续加大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不断完善资金项目绩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推深做实“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脱贫人口务工人数达28万人以上,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口3.5万人以上。开展“雨露计划+”专项行动,支持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创业。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加大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力度,推动搬迁群众更好享有公共服务。扎实做好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聚焦提质增效,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区位等优势,重点培育六安瓜片等茶叶、霍山石斛和金寨灵芝等中药材、皖西白鹅(朗德鹅)、麻黄鸡等优势主导产业,推动集群化发展,大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整体承载力和竞争力。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入驻园区。加强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今年力争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力争培育“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10个,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90个以上。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年力争乡村旅游年接待3600万人次,总收入达220亿元。
聚焦城乡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按照“点上打造精品、线上连点成片、面上整体提升”的建设原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精品示范村建设成集体经济强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优先在精品示范村串联线路上加密布点建设省级中心村。持续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两整一改”工作成效,统筹抓好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扮靓和美乡村颜值,今年新实施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3.5万户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5%以上。
聚焦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和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力争全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40%。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发展成家庭农场。强化农民合作社服务功能,推动合作社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通过促进就业创业、狠抓乡村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落实惠农政策等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