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这些“高温病”,小心别中招!
连续多日气温居高不下,伴随着持续拉响的高温警报,一些疾病也乘虚而入,轻则头晕头疼、发热感冒,重则因重症中暑致休克,危及生命。对于健康面临的诸多“挑战”,该如何应对和预防,让我们听听医生怎么说。
别让中暑“盯”上你
“活干着干着就感觉站不住了,等醒来人就在医院了。”日前,在皖卫附院(市二院)急诊科病房,73岁的林老伯经过治疗,已恢复意识,生命体征也趋于正常。
老人因在田里持续劳作,高温环境下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导致中暑。入院时人已昏迷,体温高达42℃。当班医生接诊后,迅速为其物理降温,又进行补液、吸氧等紧急处理,帮助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炎炎夏日,“热死人”并非玩笑话。最近,皖卫附院(市二院)急诊科接诊的中暑病例中,有好几例热射病。“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副主任医师、皖卫附院(市二院)急诊科主任王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热射病是由于人体暴露在高热环境下,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患者往往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继而无汗,并伴有意识障碍、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很多人认为热射病只会发生在高温的室外,其实,一些体质较差的人在温度高、通风差的室内小环境下也可能“中招”。“由于热射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若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可迅速出现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在此,王峰也提醒广大市民,尽可能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运动或生活,出汗多时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对于老人、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即使在家,高温时也应打开空调或做好通风。如有人出现中暑迹象,立即将其移至通风阴凉处,并快速扇风物理降温。一旦出现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抽搐、体温高且不出汗的情况,应及时送医急救。
不要小看“空调病”
都说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但很多时候伏天的病也是空调给的。
“医学上没有‘空调病’一说,只是因为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导致一系列不适,如头晕、头痛、乏力、关节酸痛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等,可涉及身体多个系统,症状因人而异。”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朱成圣告诉记者,拿呼吸道疾病来说,长期待在空调房中,如果没有调节好温度,冷气一旦攻破呼吸道的脆弱“防线”,很容易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热伤风。
“根据接诊情况,近段时间这种病例不在少数。”朱成圣表示,一方面,空调使用中,室内外温差大,机体适应不良,容易造成人体生物节律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不良症状;另一方面,空调房间空气流通差,如果有一个人出现感冒症状,可能还会传染给他人。
另外,朱成圣还提到,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空调内部还易滋生藏匿病毒、真菌、尘螨等,如不及时清理,病原体会随着空调的循环进入室内,而空调房中环境密闭、空气干燥,与室外温差较大,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当各种病原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还有可能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空调病”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长期下来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慢性伤害,该怎么预防,在此,朱成圣也给大家支了几招: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防止灰尘、细菌和霉菌滋生。在使用空调时应当注意,温度不宜太低,必要时使用挡风板等工具,避免冷风直吹。建议空调使用两三个小时后,适当进行通风,确保室内外空气循环。另外,夜间开空调,可使用睡眠模式,调低风量并定时。
肠胃“中招”多因“病从口入”
盛夏时节,也是各种食源性疾病高发时节。7月份以来,城区几家医院门诊接诊的胃肠道相关病例数量明显增多。
市民卢女士因为吃了几小块冷藏的火龙果,竟然出现了持续性上腹部绞痛并伴呕吐、便血。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好在经过紧急对症处理加上住院调理,很快就康复了。
“作为夏季高发病,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高温天气下,出汗多、休息不好,脾胃功能会相对变弱,一些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贪凉或吃不干净的食物,这些往往可能造成胃肠负担,导致胃肠道疾病的急性发作。”根据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反馈的信息,急性肠胃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对于平时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出现这些症状,首先考虑是急性肠胃炎。但是还有很多疾病也会出现这些症状,因此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副主任医师、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晓燕如是说。
采访中,刘晓燕还专门提到了“胃肠型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以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为主要症状,疾病的发生与温差变化大、受凉、进食生冷食物等影响胃肠功能以及免疫力下降有很大关系。”
“肠胃‘中招’多因‘病从口入’,预防关键还是要从饮食上入手。”刘晓燕建议,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适度,一般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不要立即吃冷饮,避免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缩,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的食材,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判断、盲目用药。(本报记者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