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六安市科协五年来工作综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37 次 发布时间:2023-08-14 08:47:01 【字体:

  市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四服务”职责定位,开拓进取、积极作为,圆满完成了第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科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牢记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科协组织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科协组织的重要指示,以学习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科协工作全过程,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宣传举荐表彰各行各业优秀科技工作者。联合市委宣传部等从2020年起举办三届“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授予30人“六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举荐科技人才8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创新争先奖、最美科技工作者、科技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年度科普人物、企业创新达人等奖项30多个。313地质队朱恒银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皖西学院韩邦兴荣获首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朱恒银、韩邦兴获评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梁惠获评2021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梁惠、霍山县中医院何自珍获评“点赞·2022科普安徽”年度科普人物。六安江淮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詹求锋等6人获评2022年安徽省企业“创新达人”。

  传递好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召开全市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市委书记叶露中亲自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听取科技工作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勉励大家再立新功、再创佳绩。每年市、县区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爱、倾听科技工作者的意见。

  坚持围绕中心大局、汇智聚力赋能,科协组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效进一步增强。

  “科创安徽”试点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市科协推荐的六安高新区成功争创“科创安徽”首批试点园区,聚焦园区生态环保首位产业,邀请省环境科学学会、省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服务团,深入园区精准有效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帮助园区4家科技企业纳入上市辅导备案企业。争取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在园区设立六安办事处,推动园区与安徽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建六安分园,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赴园区签订合作协议8份,达成合作意向11项。

  积极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邀请18家省级学会100余名专家为20多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帮助解决技术问题40多项,开展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17个项目获省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协同创新项目奖补。2022年5月,联合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在六安大学科技园建立全省首个市级科技工作者之家,精准对接企业11家、技术需求21个,达成合作9项,探索服务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新模式。

  积极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推荐的金安鹅科技小院、金寨灵芝科技小院获得中国科协、教育部建设支持,争取省植物学会在金寨县中药产业中心、省园艺学会在金安区设立服务站,2个团队、3名个人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

  坚持做强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科协组织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省政府对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全民科学素质”指标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前3,市科协荣获“十三五”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协调推动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青少年、农民、老年人、产业工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开展青少年科学种子行动,每年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无人机竞赛,参赛选手数量逐年增长,组织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成绩年年攀升,累计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800多个,仅2023年第三届全省无人机大赛获三等奖以上212个、入围国赛37个。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年培训3000余人,持续组织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累计动员超过10万人参与答题。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开设智慧助老课程,举办银龄科普讲堂,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普通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全市技能人才总量逐年提升。科学素质培训纳入了市委党校主体班次教学内容。

  科技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投资近1亿元的六安市科技馆2020年元旦建成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市科技馆累计接待观众175万余人次,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打造了“科学家讲堂”“魔法实验室”“青少年创客营”“科技馆背后的故事”“小小志愿者”等特色品牌活动,市科技馆已成为深受市民欢迎的科普主阵地、网红打卡地。市科技馆开展的多项科普活动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安徽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报道24次。2021年市科协成功承办了长三角科普场馆创新发展论坛。在县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市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实体科技馆全覆盖,全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开办“科学家讲堂”,定期邀请科学家开展前沿科技知识讲座,1.7万余名观众参与线上线下活动;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全市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等15万余人参观展览;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形成市级主场活动、线上活动、主题科普联合行动,各县区主场活动及辖区内系列科普活动“1+X+N”活动模式,五年来,23家单位、25项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扎实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市科协“科普大篷车”下乡巡展175场次,承接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6次。

  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有力增强。金寨县、裕安区成功创建了全国科普示范县(区),霍邱县、叶集区成功创建了省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8家、省级科普示范单位52家。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五年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016万元,支持开展“农村少儿爱科学”“科普惠民乡村行”“智爱妈妈行动”等专题科普活动600多场次。深入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注册科技志愿服务组织1400余个,各级科协组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为阵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2021年、2022年我市共6名志愿者、5个组织、2个项目入选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先进典型,“魔法实验室”荣获第五届六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竞赛一等奖。持续加强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科普中国落地应用,打通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累计动员注册信息员15.2万余人,分享科普文章3670多万次,市科协连续3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优秀组织单位。

  坚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科协组织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进一步增强。

  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调查摸底,建立全市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才库。开展六安籍两院院士信息采集,服务陈军院士等到六安调研、讲学、省亲,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对接国家、省级学会,围绕优势产业和重要领域,构建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平台,共同建立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等。

  围绕党委、政府重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专题研讨和建言献策活动。围绕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等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举办桃产业经济形势与发展论坛、江淮果岭高质量发展论坛、现代渔业发展暨稻虾综合种养科技论坛等品牌活动,50多位专家开展专题报告、建言献策活动。围绕绿色发展,举办了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论坛等10余项活动。形成的《六安市江淮果岭水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获市领导批示。

  认真做好科技科协界别市政协委员的遴选推荐工作。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坚持加强党的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市科协工作水平和工作质效进一步增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为科协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加强学会党建工作,认真履行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委员职责,推动建立学会党支部和将党建写入学会章程,发挥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

  科协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坚持重心下移、接长手臂,全力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实现全市140个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全覆盖。“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进入乡镇(街道)基层科协领导机构全覆盖。推动叶集区成立科协。皖西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六安技师学院科协相继成立,在全省率先实现高校科协组织全覆盖。推动成立园区科协8家、企业科协126家。规范学会组织管理,市属学会(团体会员)能力整体有较大提升,支持学会开展特色活动60多场。

  市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团结引领全市科技工作者为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而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