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谋福 替民解忧
——舒城县百神庙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侧记
“为人民办实事,做群众贴心人”。近日,舒城县百神庙镇郑圩村村民李永姐来到村民委员会便民服务大厅,将一面锦旗赠送给了郑圩村“两委”成员,以表达对他们成功化解了她与邻户李启保因门前土地界限问题而产生历史“恩怨”的答谢之情!“我们只是做了应该要做的事,只要你们双方能各让一步,握手言和,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值得的。”面对群众送来的锦旗,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汤德友笑着答谢道。
近年来,舒城县百神庙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为民谋福与替民解忧有效结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治理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争做振兴发展“领路人”
“这里将建设规模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设一条100吨的精炼油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优先收购咱们镇群众自己种植的油料作物,同时也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日前,在该镇官塘村“沣巢”电商基地内,来自省委编办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邹军君正在向记者介绍由舒城搜农沣巢供销有限公司在电商基地内投资建设的一家食用油压榨、灌装加工厂。
百神庙镇是传统农业乡镇,受制于用地指标等多重因素,发展工业缺乏先天优势。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镇域实际情况,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特色新兴产业,在进一步做大做强金桥农林、双塘稻虾种养、墓墩养鸽、明公土猪、舒平优质稻等传统老旧产业基础上,不断寻求新兴产业突破口,培育发展郑圩电商仓储物流基地、官塘“沣巢”电商营销中心等现代电商产业。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我们镇就是要不断创造好的环境‘筑巢引凤’,因地制宜发展乡土产业,争做群众发家致富的领路人。”该镇党委书记曾胜勇表示。
乐做为民服务“贴心者”
“应在机插前2至3天将农田刮平,然后将水放干,以降低营养土的含水量。待机插头一天或当天再放1厘米至2厘米的水层,这样既有利于插秧机行走,又可防止秧苗倒伏严重,提高插秧质量和效率。”在百神庙镇双塘村育秧中心生产车间内,来自全镇18个村110多位大农户正在参加由该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全镇机插秧操作流程业务知识培训。
“都知道机插秧益处多,但是没做过不敢轻易尝试,现在政府主动组织我们进行技能学习,后续还跟踪服务,我心里就有敢于尝试的底气了。”在参加完机插秧技能培训学习后,杨圩村种田大户李平生表示,今年将全部采用机插秧耕种。
为有效推广机插秧耕种,消除农户因害怕不懂而产生的顾虑。该镇前后组织10多次水稻育秧及机器操作培训,还多次组织种植大户代表外出周边机插秧普及率较高的乡镇“交流取经”,实现全镇种粮大户机插秧业务培训学习全覆盖。“群众的需求点就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出发点,我们要做为民服务的‘贴心者’,把群众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需求问题解决好。”该镇镇长徐新保说。
善做矛盾纠纷“仲裁员”
“女方退还的钱款今天已经到账,谢谢你们的辛苦付出!”看到孙家贵发给自己的微信信息,该镇司法所负责人幸剑开心地笑了,这让他感觉到这段时间苦口婆心的劝说获得了“回报”。原来,孙家贵前段时间来镇“一站三中心”反映:自己儿子与女方订婚后因双方性格不合导致分手,女方一直不愿归还彩礼钱以及交往期间产生的相关费用,双方发生矛盾引发多次争吵,“无奈”的她来到镇政府请求协商处理。接到群众诉求后,镇司法所负责人幸剑坚持从普法宣传入手,多次深入女方家中进行《民法典》普法宣传,使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合理且违法。最终,女方在普法宣传下,主动与男方就退还彩礼的具体款额进行了协商并签署协议,在镇村干部的见证下及时归还了彩礼钱款和黄金首饰,双方矛盾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法律知识较匮乏、法治意识淡薄一直是基层群众滋生矛盾纠纷的重要源头,该镇坚持矛盾纠纷调解与普法宣传相结合,调普并重全力做好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引导群众自觉树立遇事找法、有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把法律和事实作为调解矛盾纠纷的依据,做好‘仲裁员’,及时把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该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刁少说。(记者 黄雪彦 通讯员 洪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