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百神庙镇:“当家小庭院”唱响为民“服务曲”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2-17 09:19:34 【字体:

  舒城讯 近年来,舒城县百神庙镇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该镇官塘村推行的“当家小庭院”村民议事制度,延伸村组治理神经末梢,走到群众身边,唱响为民“服务曲”。

  在“小庭院”里问需,听一听,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在群众家门口或者庭院中,以“平起平坐”的沟通交流方式,打破台上台下的隔阂。提着板凳即来,变“定点开”为“灵活开”,拉近与群众距离,到群众门前院内问需于民,着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3岁的村民胡广柱患有高血压,由于行动不便,老人希望村里能为他拿药和报销医药费提供帮助。在“当家小庭院”议事会上,老人的心愿被记录下来,不久村里工作人员就上门解决了老人的这块“心病”。2022年,官塘村共收集老百姓需求意见建议280多件,基本全部解决。

  在“小庭院”里宣传,说一说,宣讲国家政策法规。充分利用茶余饭后、农闲时光,办起“板凳上的讲台”。用贴近群众的语言去讲解,将“理论讲解”变成“方言土话”,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用“乡音”传“乡亲”,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与群众围坐一起,共话党的关怀下发生的巨大变化,讲述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宣讲深扎根,冒热气,让听的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能理解,切实当好党的“传声筒”,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在“小庭院”里办公,坐一坐,协商议事破解症结。由党员代表或居民代表牵头,根据群众需求在居民群内发布议题。没有会议室,不搞讲话稿,采取“板凳会议”的形式召集群众共商,由居民代表做好会议记录,将群众意见反馈给村里的建设村组,群众也通过“小庭院”协商议事,自觉参与到“家门口”息息相关的事情中。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会前有摸底,会中有互动,会后有跟踪,促成了一条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广开言路的新道路。(林 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