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勇担当 砥砺前行谱新篇
——六安人防建设十年稳步推进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来,六安市人防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使命,积极作为,厚积成势,人防高质量发展步入全省第一方阵。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荣获全省人防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这十年,组织指挥体系稳定高效、反应迅速,人防“中枢神经”更加灵敏。
组织指挥由“单干”变“协同”。健全完善人防指挥机构,落实指挥部人员编成、任务分工、协同关系,切实增强指挥合力。每年9月18日均组织人防指挥部演练,切实提升协同指挥能力。滚动修订完善《六安市人民防空袭方案》,不断提升城市防护的针对性实效性。
通信系统由“单线”变“网络”。市人防基本指挥所、二代机动指挥所和县区小型机动指挥所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卫星、微波、4G图传、短波、超短波、跨网通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了互联互通。全市人防形成了集指挥通信、预警处理、信息采集、音视频双向传输于一体的指挥通信系统。
预警系统由“单一”变“多元”。结合城市规划调整,科学布局六安市城区防空警报网络,一改过去以电动警报器为主,拓展到广播报警、机动警报和多媒体警报等多种系统互补的警报报知网络,实现主城区音响覆盖率98%以上。
这十年,军事斗争准备锚定目标、靶向发力,人防打赢能力更加硬气。
优化疏散基地建设。结合城市绿地、公园因地制宜建成悠然蓝溪人防疏散基地(地域)和西海生态园应急疏散基地,战时可为城区10万人提供避难掩蔽场所。进一步发挥疏散基地平时效益,联合六安消防指挥、六安蓝天救援队在西海共同建设应急救援培训基地。
强化专业队伍力量。按三类国家人防重点城市标准整组整训人防专业队伍,落实人员编制,有序开展专业队点验。全市人防专业队力量从2012年的7支336人的常规专业队伍发展壮大到2022年57支3000余人的综合专业队伍。专业队的规模、种类、救援力量均有了大幅提升,遂行防空袭斗争任务和抢险救灾能力显著增强。
深化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组织编制《六安市人民防空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规划》,以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为突破口,科学划定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建立分级分类名单。开展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试点,指导中央储备粮六安直属库、国网供电公司220千伏六安变电站完成指挥机构、专业队伍、防护方案和管理制度等建设任务。
实战化组织训练演练。开展人防机关“春训”“冬训”,围绕指挥、通信、工程、人防法规等专业开展知识培训和能力拓展训练。建立“周自训、月联训、季考核”的“训考结合”模式,不断提升指挥通信业务能力。积极参加全省分片轮转训练、机动通信系统跨区拉练,牵头组织“皖盾六安—2018A”消除自然灾害后果人防综合演练,与河南省驻马店、信阳、漯河等市签订跨区支援联合训练协议,不断夯实实战化指挥通信协同支援的能力基础。
这十年,人员防护体系完善功能、优化布局,城市“护民之盾”更加坚固。
从无到有,公共人防工程实现零突破。在主城区新建了4处公共人防工程,分别是解放中路、六安二中、市民广场、老年大学等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填补了撤地建市以来城区公共人防工程零的空白。其中,解放路地下人防工程为华东地区首个附带建设水下停车场的人防工程,有效缓解了主城区停车难问题。
从少到多,人防工程总量逐年增加。广泛调动社会主体投资积极性,确保人防工程“应建必建”,人防易地建设费“应缴必缴”。市城区人防工程总量从2012年87处、总面积29万平方米快速提升到2022年300余处,总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县区防护工程建设开启破冰之旅,消除人防“零结建”,摆脱了战时人员无处可藏的“尴尬”局面。
从有到优,人防工程布局趋于科学。推动人防建设由被动“结建”向规划引领、统筹开发、综合利用转变,实现人防与城市规划的“两规合一”。注重提高医疗救护、防空专业队等专用配套工程的占比,进一步优化防护工程建设比例。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履行人防工程项目审批、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基本程序。加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开展全市人防工程大普查,进一步摸清底数,确保防护工程安全可靠。
这十年,服务经济发展多管齐下、利民惠民,人防营商环境更加优质。
下好“融入棋”,汇聚资源合力。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95%以上地下人防工程用于停车用途。强力推进人防车位标识标牌工作,完成全市377处既有人防车位标识标牌工作,完成率为100%。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拿出资金一百多万元帮助扶贫联系点顺利脱贫。
打好“服务牌”,释放发展潜力。持续推进人防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前置要求,编制便企手册,切实推进“互联网+审批”“互联网+监管”,人防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下放工业企业项目人防行政审批权,免收工业企业低风险项目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切实为企业减负。定期走访调研相关企业,进行政策宣传,解决发展难题。
念好“改革经”,激发内生动力。找准人防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拓宽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市场,打破“行业垄断”,推动防护防化市场形成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借鉴长三角地区经验做法,有序推进人防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责任难落实、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积极探索部分老旧人防工程退出机制,逐步消除老旧人防工程安全隐患。
唱好“主角戏”,催生宣传活力。建成全省首个民防教育场馆,依托市科技馆建设人防VR体验馆,均免费对市民开放。每年结合“3.1”国际民防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9.18”警报试鸣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居民宣传人防、应急等知识。有序开展基层人防规范化建设,推动人防知识进社区、进小区,打通人防宣传“最后一公里”。
知来路,守初心;新使命,启新程。六安市人防办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防空的新要求、新定位、新目标,乘势而上,奋发作为,为建设强大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而不懈奋斗。(司友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