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有机水稻种出新希望
“我们有机水稻的生产过程,除了除草进行人工操作外,其余一切程序都实现机械化,按照最高的标准和最严的要求培育出放心食品……”霍邱县汇浩农业水利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权生说。
7月底,一场喜雨过后,久旱的霍邱大地生机勃发,稻浪翻涌,一派丰收的盛景。石店镇宽店村境内量子技术种植的1700亩有机稻,传统的人工除草,现代化的杀虫灯,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有机水稻,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生态原理和成长规律,通过使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培育而成的水稻。与使用传统方法培育的水稻相比,有机水稻更安全、营养,近年来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投身有机水稻的培育之中,刘权生可以说是霍邱县乃至安徽省的领头人和先行者之一。
抓时机 促合作
2017年3月,曾在广东、香港等地打拼,并积累了丰富创业经验的刘权生返回家乡霍邱县石店镇宽店村,成立了汇浩农业水利服务专业合作社。2018年,刘权生在宽店村村民委员会的协调下,承包了1700亩流转土地用于农业创业开发。
2021年2月,刘权生通过朋友得知,北京环健畅想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改良生产的首台专门用于有机水稻生产的生物微波能量(量子)灌溉机正在寻找合适的实验基地。于是,他抢抓先机,立即邀请霍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到合作社实地调研、选址,编写项目资料,并赴北京,与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有关专家咨询商讨,到北京环健畅想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具体沟通洽谈。
北京环健畅想量子科技有限公司随即派人到霍邱实地考察论证,对刘权生的汇浩农业水利服务专业合作社地理环境和种植条件非常满意,授权其为安徽地区“建立生物波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全权负责“生物微波(量子)灌溉机”在安徽水稻有机种植领域的技术展示和服务事宜。
高标准 严要求
霍邱县汇浩农业水利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有机水稻培育工作,完全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动智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农业的工业化种植:水田坚持“五位一体”基础建设,坚持道路硬化、晒场一体,自动供水、灌排一体,田埂扣板、相连一体,监控监测、溯源一体,物理驱虫、灭虫一体;针对旱地,则将自动供水、灌排一体变更为自动排水、喷淋一体的灌溉措施。
据了解,汇浩农业水利服务专业合作社于2021年5月初开机使用量子灌溉机,选用优良品种,进行供水浸种、育苗、插秧,并严格执行国家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双减”政策,全面停用化肥和农药,改用专家推荐的菌肥和农家肥,有关杆菌和生物叶面肥等。生长过程中,采用人工除草,通过喷施生物叶面肥增强水稻植株体质与抗逆能力,通过喷施复合益生菌、杆菌等防治虫害病害,并严格按照国家有机产品生产要求和标准,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田间管理。转换期过后,经过国家认证机构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实地取水、取土、稻米检验,所有检测结果都符合生产有机粮食的国标要求。
扩销路 促振兴
2021年,汇浩农业水利服务专业合作社在162亩农田开展试种工作,取得了亩产500公斤的收成,并于当年11月份通过验收,获得“有机转换米”认可,成功注册“八海碗”生态米商标。第一年产出的部分有机米按档次、质量分类包装,进入市场售卖。
今年,刘权生在承包的1700亩的土地上全面推广有机水稻生产技术,并采用较为先进的生物降解膜除草和机插秧一体化技术,力争把亩产从去年的5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我们正在努力把汇浩‘八海碗’量子有机水稻产业做大做强,力争走出六安,走向全国。”刘权生说。
“我们目前的农业生产,大部分还是常规种植方式,能否找到一条新路,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20年秋,我主动联系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和专家,在交流中,他们给我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有机食品的生产经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谈起未来,刘权生充满希望。
对于汇浩农业水利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有机水稻培育工作,霍邱县委、县政府、县农村农业局、县科技局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多次到石店镇宽店村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区进行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刘权生一方面严格按照有机水稻生产规程来操作,使用生物肥料,一方面采取人工除草,全年可带动脱贫户劳动力就业600多人,用工费达10万元,有效解决了周边富余劳动力问题,受到了周边群众的普遍好评。
“因为要时刻关注水稻生长状况,我一整个夏天都没有睡过好觉。”在采访中,刘权生笑着说。“现在啊,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是发展大趋势,我们要赶上东风,把‘八海碗’的品牌做大做强,拓宽销路,走出国门!”说起未来规划,刘权生黝黑的脸上浮现出坚定而自信的笑容。( 李玉龙 王兴远 李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