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得出 配得到 买得了
——裕安区加强供需衔接破解蔬菜滞销难题
“不是政府帮忙,我们的菜就要烂在地里拉。这下好了,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啦!”4月13日一早,裕安区新安镇迎水村的田先成、黄传云夫妇拉着家里7000斤滞销的新鲜莴笋,送到了绿篮子超市的蔬菜仓库。
田先成夫妇是新安镇迎水村的蔬菜种植大户,10亩菜地种植了土豆、莴笋、豇豆、冬瓜、辣椒等等10余类蔬菜,近期,因受疫情影响蔬菜没有销路,又无法运出。“眼看着地里的万把斤莴笋,还有土豆、苋菜、豆荚等蔬菜,价值5、6万元的菜就要烂在地里。”黄传云心里十分着急。
裕安区农业农村局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助田先成等菜农与当地蔬菜商超进行对接。“疫情防控静态管理,车辆运输和当地菜贩子、商超采购受到影响,我们分区域统计需要帮助的菜农们,要求菜农每天进行核酸检测上传,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后,给他们按照规定办理车辆通行证,保证蔬菜正常运输。”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区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管兵介绍说,该区农业部门协调联系了市区17个超市和西商、紫竹林两大蔬菜批发市场与辖区菜农对接,保证菜农的蔬菜能够运到蔬菜批发市场或者商超仓库,由他们来进行统一线上销售配送。
作为大型连锁商超,绿篮子超市占据了大量蔬菜、肉类等居民生活必须品的批发和零售份额。“通过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协调联系,我们已经对接该区近十家蔬菜大户,采购了他们接近30多万斤的蔬菜,后期将继续采购,将通过统一打包分批放到线上销售。”绿篮子超市采购部负责人姚钰介绍说。
“每天至少有8到10万人在线上下单,这既是一种压力,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全力调派人手在保障线上供应。”绿篮子超市市场营销部总监周苗苗告诉记者,销售从线下转线上,他们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正积极克服配送人手不足和系统不够稳定等因素影响,保障市民吃上新鲜蔬菜。
“让菜农卖得出菜,商超配得到菜,市民买得了菜。”管兵介绍说,近来该区农业部门积极和商务部门对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在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加强供需衔接,优化产销对接,进一步完善保供和配送体系,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市民“菜篮子”供应充足稳定。(卫鑫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