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余晖更灿烂——记叶集区姚李镇年逾八旬老教师叶超凡笔耕不辍的故事
“活到老学到老,年逾八旬不服老,笔墨纸砚家中宝,一时一刻离不了。”叶集区姚李镇中心校年逾八旬的退休老教师叶超凡,从退休到至今已经23年了,23年来,他始终笔耕不辍,把他总结的几句话当作座右铭鼓励自己。叶老师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可他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拿起笔来写文章写诗句轻车熟路顺手就来,成为当地小有名气文坛上一棵“不老松”。
“老夫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往昔教坛育新人,今朝笔墨来抒情”。这几句话,是姚李中心校一位83岁高龄的退休老教师叶超凡的心声。叶超凡老师从17岁那年初师毕业后,就在乡村从事小学教育,是一位有着40多年教龄的乡村小学教育的工作经验的老教师,从教四十余春秋,他工作勤奋教育教学一丝不苟,吹拉弹唱样样内行,德艺双馨,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教师们心中的“老黄牛”。退休20多年来,叶超凡家里的书桌上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摆的整整齐齐。书桌正上方一幅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十个大字牌匾,像一面镜子悬挂在墙上,至始至终勉励自己。
近日,秋高气爽。笔者来到了,姚李镇退休老教师叶超凡家里。一进大院,院子里鸡冠花、秋菊等开的五颜六色,美丽庭院花香扑鼻。进了书香门第,堂屋四壁字画正草隶篆字体各异,书屋里翰墨飘逸,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叶老师也是笔者当年的启蒙老师,师生见面格外亲,双手紧握师生情深,此刻,油然而生地对他感到崇拜与敬仰。虽然他年逾八旬了,但从他那清晰的的记忆中,搜索出他退休20多年来,一直以笔为伍,以墨为伴笔耕不辍,持之以恒地耕耘在文坛上 。叶超凡在退休之后,茶余饭后的时间,都成了他读书写作的黄金时间。从书屋墙壁上贴着一张《作息时间表》上,可以看出他给自己的读书与写作时间安排的那么紧凑,体现出他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为了记录他从任教到退休40多年的人生轨迹、教学经验、社会阅历等。他退休后只争朝夕地利用宝贵的时间,起草了约10万余字的《快乐回眸》一书。书中回忆了叶超凡老师40多年的教坛生涯中的酸甜苦辣,系统地总结了他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学集锦、教研成果、人生百味、为人处世、个人感慨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记录。同时,他把此书当作“珍贵礼物”馈赠亲朋好友。也是一本耐人寻味的《百科全书》。尤其叶超凡老师在《快乐回眸》一书中,记录了70年代教育状况:“泥桌子,泥凳子,桌上趴着泥孩子,破窗子,草帘子,北风一吹蜷身子”。把当年教学条件落后状况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的淋漓尽致,真实的记述,字字揪心,句句扎心。叶超凡老师在书中用新旧对比形象化语言,讴歌了新时期教育山花烂漫的春天,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表达了一位老教师一生钟情教育和关心教育的初心与情怀。
“筑牢疫情防线,坚守必胜信念,干群共同努力,胜利即在眼前”。这首诗是以疫情防控为内容。描述了当前疫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干群一心战疫情的生动体现。叶超凡作为一名老教师、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奋笔疾书写下了600多首约3万多字的《超凡诗集》。目前,初稿已完成了。多年来,叶超凡老师始终与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保持一致,每首诗的内容都记录了当前社会形势发展与变化,真真切切地诠释了一位老教师、老党员的初心与使命。“风来了,有种勇敢叫逆行;雨来了,有种铭记叫初心;雷鸣了,有种责任叫担当;电闪了,有种希望叫光明”。这首《筑牢疫情防线》诗句,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生动地表现了一位老教师、老党员忧国忧民,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情愫。“眼下,我虽已经年过八旬,属于我的时光不多了,过一天就会少一天,而只要还能拿笔,我就争分夺秒地不会放弃写作,让夕阳的余晖更加灿烂......”采访结束时,叶超凡老师坚定地说。
通讯员:程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