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 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 促进产才“双向奔赴”
近年来,裕安区以接续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主线,聚焦产业需求、人才优势,推进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
健全以产引才工作体系
聚焦“谁来引”,强化政策引领。区委始终坚持人才与产业一体推进原则,围绕“两新一高”工业主导产业、“2+3”农业特色产业人才缺口,出台《关于加快打造区域型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的实施方案》,实施领军人才、技能匠才等5大引才工程。累计培育省市领军人才15人,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4066人,“科技赛马”高技能人才指标居全市前列。
聚焦“引什么”,找准人才需求。坚持“重点企业全覆盖、人才需求全掌握”,开展企业需求大调研,全面掌握用工规模、空岗结构等情况,“一企一档”建立人才需求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全年深入重点企业124家,精准梳理人才缺口、技术需求200余条。
聚焦“怎么引”,拓宽引才渠道。坚持“全职+柔性”,立足全区急需紧缺专业和企业空岗需求,连续3年开展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招引,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人才夜市”等招聘活动;秉承“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理念,支持企业以顾问指导、退休返聘等方式柔性引才。全年开展招聘活动167场,达成意向3500余人,聘请“科技副总”10名,争取25名高校教授赴区内重点企业挂职。
拓展以才兴产方法路径
强化本土人才挖掘培育。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加强本土人才挖掘培育和作用发挥,连续开展3届“五项人才”评比活动,共评选“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30名。在白鹅养殖领域,以江卫军为代表的一批本土“鹅专家”形成带动效应,推动裕安白鹅产业年产值突破45亿元,并获评“全省白鹅养殖十强县”。
深挖在外人才资源优势。坚持情感上联系、项目上吸引,区委连续2年召开“在外高层次人才新春座谈会”,通过裕安籍人才顾问“牵线搭桥”,组织在外人才协会参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全年举办环同济博士联盟专家团赴高新区考察等活动57场,招引10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累计投资近12亿元。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发挥属地优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皖西学院签订《深化校地合作协议》,在人才、科技等10个方面升级合作内容;用好高校“智库”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全年推动恒源机械等一批龙头企业与安大等10余所高校合作,新建博士驿站3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
优化产才融合平台载体
“双招双引”一体化。坚持“以才招商”,邀请皖西学院教授加入区4个驻外招商组,协助开展叩门招商、产业链招商;遴选行业专家加入区新兴产业招商咨询专家库,对拟落户项目开展专业研判、提供决策支持。坚持“以商引才”,推进重大项目与人才团队“捆绑式”落地,全年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带动引进高层次技术团队8个。
产才对接平台化。突出平台揽才用才,搭建高端装备制造、茶叶、白鹅等领域产才对接平台,推动智力成果落地转化。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党建联盟,成立六安瓜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促成合工大蔡克周教授与胜缘食品共建皖西白鹅食品加工研究院,制定“皖西腊鹅”省级团体标准。
区域合作机制化。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政策机遇,开展“拜师学艺”、研修考察等活动,推动人才工作“融长入圈”。全年选派27名干部人才赴松江、包河挂职取经,组织32家重点企业负责人赴上海交大开展“新质生产力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