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粒粒粮食尽归仓
——六安夏收一线见闻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4-05-31 09:06:06 【字体:

  风吹麦浪满地香,机声隆隆收获忙。眼下,全市各地的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广大农户抢抓晴好间隙开镰收割小麦,在霍邱、舒城、金安等地,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广袤农田一片繁忙景象。一个个金色麦穗正在变成粮仓里的粒粒粮食,这就是丰收的味道。

  产粮大县六安市霍邱县170万亩小麦现在已进入大面积收割期。城西湖乡种粮大户李士银,在当地农机合作社的帮助下,调配来了10多台收割机抢收小麦。“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比去年还要涨50多斤,跟种普通小麦相比,每亩增加效益100元左右,那我1500余亩小麦能增加十几万元收入。”5月22日,望着一粒粒饱满的小麦,李士银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据霍邱县农机中心主任张中阳介绍,麦收期间,该县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农机通”短信平台向农机手发布麦收信息4000余条,为作业农机手提供作业信息、机械维修、天气预报等服务。成立全县小麦抢收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制定小麦抢收应急预案,组建7支抢收服务队、应急抢收收割机100多台,组建9支维修服务队,巡回田间地头,维修保养机具2000余台。截至5月29日,霍邱县小麦收获达到七成,机收率达99.9%以上。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在1%以内。

  与此同时,炎炎烈日下的舒城县棠树乡窑墩村麦浪滚滚,遍地金黄,收割机在田间往复穿梭,一派繁忙,拉开了全乡小麦收割的序幕。

  “总共20多分钟,这3亩麦就收完了。麦茬低,籽净,拉回去晒上一两天麦收就结束了。”50来岁的窑墩村村民张牡平说。

  在窑墩村海涛家庭农场,农机手们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越过滚滚麦浪,切割、脱粒、入仓一气呵成,随后被卸载到运粮车上,送往烘储仓库进行烘干,省去了传统的晾晒环节。

  “我们采用全机械化作业,1台收割机大概8分钟就能收割完1亩田,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提升了经济效益。”农场主徐海涛说,机械化收割不仅大大缓解了“双抢”时节时间短、雇工难、价格高等问题,还能及时抢抓种水稻的茬口,按每台收割机每天收割麦田五六十亩计算,他家200亩的小麦一天就可以实现颗粒归仓。

  仓廪实,则天下安。当前,棠树乡的1.2万亩小麦开始进入成熟收获期,预计6月初全乡小麦将完成大面积收割。

  “全乡备足各类农业机械320余台,累计投入收割机50余台,培训机收机手、检修、保养人员100人,备全备足易损农机配件、柴油,为‘三夏’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棠树乡乡长文方表示。

  春赏油菜花,夏榨菜籽油。眼下,正是油菜丰收的季节,金安区翁墩乡7000多亩油菜陆续进入成熟期,迎来收获季,各村正抢抓晴好天气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方式收割油菜,田间地头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

  在花莲寺村机收现场,农机手驾驶着油菜收割机帮助群众收割油菜。随着收割机齿轮转动,油菜杆被卷起送入收割台,完成收割、脱粒、分离、粉碎等工序,油菜籽则通过卸粮口源源不断地涌向车斗中。油菜壳、油菜秸秆被自动粉碎成末,均匀抛洒在田间,实现秸秆还田。

  “过去收割油菜都是靠人工采收,采收周期长,遇到不利天气,会严重影响油菜籽的品质。油菜收割机一天能收割五六十亩,相当于20至30人一天的工作量,既省工省时,又提升了效率,让种植户着实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翁墩乡党委副书记褚彪介绍,为解决油菜收割的问题,该乡提前调配机械,帮助农户收割油菜,确保颗粒归仓,应收尽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确保夏粮适时收获,该局专题研究部署小麦机械化抢收工作,印发了《六安市2024年小麦抢收工作方案》,制定了《六安市小麦抢收应急预案》《六安市小麦抢收工作督导方案》,成立了小麦抢收应急工作组和小麦抢收工作督导组,推进夏收夏种有序衔接。

  “我市目前可调动联合收割机保有量7776台,粮食烘干机械3276台,基本满足我市小麦抢收需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机设备之所以成为农业的“主角”,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收割完后的小麦通过运粮车运往烘干中心进行烘干仓储作业。同时,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为后续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提供保障。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计划小麦机械化收获面积255.42万亩。截至5月28日,全市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6867台,小麦已收获面积154.7万亩,进度达60.57%。全市摸排统计烘干主体279家,批烘干处理达到4.2万吨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小麦烘干应急需求。预计6月3日左右,小麦抢收基本结束。(记者 黄雪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