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刘邓大军在皖西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5-26 09:57:59 【字体:

  1947年6月30日,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简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一、挺进大别山,皖西开新篇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突过汝河、淮河,占领固始县城,进入大别山外围地区后,立即分3路进入大别山。刘邓大军首先进入的就是大别山北麓的皖西地区,把皖西作为第一个立足点。8月31日,三纵七旅旅长赵兰田、政委曾庆梅率部渡过史河进攻叶家集,毙俘敌600多人,皖西边陲重镇叶家集遂宣告解放。三纵九旅在旅长童国贵、政委秦传厚率领下,经姚李庙、江家店向六安进发,9月1日连夜进军,强渡淠河,从西、北两个方向进攻六安,并由该旅二十七团绕道至六安东二十铺至三十铺之间阻击国民党军四十六师一部的增援。9月2日拂晓皖西中心城市六安第一次获得解放,当日宣布成立中共六安县委和六安县民主政府,任命李延泽为书记、宋尔廉为县长,这是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北坡建立的第一个民主政权。三纵副司令郑国仲率八旅于9月2日上午解放金家寨,歼敌1000多人,9月4日宣布成立中共金寨县委和金寨县民主政府,任命余光为县委书记,白涛为县长,并留下冀南和太行干部300多人在当地工作。

  二、歼敌张家店,振奋军民心

  三纵在皖西纵横驰骋,引起国民党的恐慌,立即派重兵“围剿”。为吸引敌军,三纵七、九两旅西调豫南作战。敌人果然中计,抽兵西援,皖西兵力空虚。刘伯承、邓小平即令三纵迅速回师,放手歼敌。七旅、九旅冒着绵绵秋雨隐蔽东进,于10月8日晚赶到六安县张家店,与留守皖西的八旅一起将敌包围,10月9日至10日发起总攻,全歼敌八十八师师部及其六十二旅,毙伤900多人,俘敌少将副旅长唐家楫以下官兵4700多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张家店战斗取得了“我军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第一次消灭敌人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对发展和巩固皖西根据地,增强群众的胜利信心,鼓舞部队士气,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中原军区12日贺电所指出的:“你们此次大捷,对建设皖西根据地关系极大。”这次胜利,也标志着刘邓大军在皖西完成了战略展开任务,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

  三、创建根据地,成立新政权

  三纵进入皖西后,得到皖西中共各级组织及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因而能够迅速展开并站稳脚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横扫六安、立煌(金寨)、霍山、舒城、庐江、桐城、潜山、岳西等县,并乘胜捣太湖,夺华阳、石牌,取宿松,攻望江。此后,部队遵照刘伯承、邓小平的部署,主动撤出城市,控制广大农村,形成对敌占城市的包围态势。在皖西成立了六安、金寨、霍山、舒城、霍邱、肥西、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望江、怀宁12个县的县委、县政府和县大队,新划独山、六合、金东、太平、霍固、太西、太岳、桐潜8个县,改寿六合霍(邱)工委为县委,成立太望工委和金北、六合两个办事。开辟了3万平方公里的皖西根据地。三纵是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人民武装,广大指战员都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后,均把发动群众作为首要任务,为大规模支前提供组织和人员保证,广大群众还热情地为部队运粮食、抬担架、送伤员。

  1947年11月9日至12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太湖县刘家畈胡氏新祠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皖西区党委、皖西军区和皖西行署,下设中共皖西一地委、二地委、三地委及3个军分区和3个专员公署,其中中共皖西三地委包括了现六安市的大部分地区。11月29日,皖西三地委在舒六县晓天三石寺正式成立,地委书记马芳庭,司令员曾庆梅,专署专员霍依茹。

  四、开展反“围剿”,转出大别山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了国民党政府的心头大患。1947年11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湘鄂皖豫赣苏6省“绥靖”会议,并于11月25日成立了国防部九江指挥所,委派桂系白崇禧兼任九江指挥所主任,集中15个整编师33个旅的兵力以及海军、空军部队,大举“围剿”刘邓大军。12月上旬,刘邓大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决定采取“避战分兵”的方针,邓小平率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指挥二、三、六纵队开展游击战争;刘伯承率第一纵队和中原局机关跳出包围圈,转入外线,会合第十、十二纵队,向桐柏一带实施战略展开。1947年12月中旬至1948年2月下旬开始,邓小平率领的3个纵队和地方武装,担负在大别山内线作战的任务,指挥所驻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湾村下楼房。坚守大别山的内线部队坚持以小部牵制大敌,以大部消灭小敌的方针,适时地集中或分散兵力,内外线密切配合,粉碎了白崇禧的残酷围攻。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共歼敌1.1万多人,收复了太湖、英山、金赛、广济、潜山、岳西、黄梅、礼山等县城,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解放战争大局。

  五、实施土地改革,恢复发展生产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后,皖西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普遍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同时实行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政策,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停办的油坊、锅厂、铁棚也陆续开工,如舒六县毛坦厂镇外逃的工商业者全部回家,230家商店开业,而且还新增加20家米行。霍山县大化坪、千笠寺、漫水河等地开了10家茶行。广大群众积极支前生产、参军参战,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皖西由此成为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反攻的新基地。至1948年年初,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先后歼敌6.9万人,解放2400万人口。邓小平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大别山站稳了,实现了战略任务。”

  刘邓大军跃进皖西,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南线大量兵力,建立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从根本上撼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全国解放战争史上一个转折点。

  (来源:市委史志室编辑《红六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