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第七届安徽省道德模范戴清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9-10 09:35:17 【字体:

  不要一分钱报酬、不接受任何招待、一律不要接送。这是90岁高龄的戴清的“约法三章”。霍邱县科技局离休干部戴清16岁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多场战役。战争年代,他勇往直前、屡立战功,为革命事业甘洒热血,离休后,他奔走于苏皖各个学校、机关,行程万里,义务进行红色革命宣讲。

  从零星的演讲到区域报告,红色革命教育课堂越讲越远、越讲越密,足迹遍布安徽、江苏两省7市26县570多所学校,作报告580余场,学生参与40多万人次。每次报告,他都精心拟订“激情的岁月 殷切的希望”为主题的演讲,把自己和战友在革命战争中的故事穿插其中。每一次讲到淮海战役,他所在的一个连冲锋陷阵,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一个班,台上的戴清会止不住地泪湿衣衫,台下的师生更是神情肃穆,眼角噙泪。

  每次1到3个小时的报告他都是站着讲完。戴清总说,是战友们的精神激励了他,他要尽自己的力量把战友们的精神传递下去。他自制战役示意图等演讲道具,结合自身经历讲述革命故事,抑扬顿挫的语言,精彩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听报告的人。“我的很多战友为了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生命都贡献了,我现在还活着,我就要为党、为人民多做一些事。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去给孩子们讲革命先烈的故事,让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除了自发的义务宣讲,戴清还经常参加省、市的巡回报告,他铿镪的言语、感人的事迹,总是给人以震撼和感动。

  几十年来,戴清严于律己,以勤俭为荣,出门就是一套朴素的军装、一双普通的球鞋。每次到学校作报告时,他也总会先“约法三章”:不要一分钱报酬、不接受任何招待,无论是公车还是私车一律不要接送。

  戴清说:“党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教育了我,我这一生就只想着跟党走,只想着怎么样才能做个合格的党员,只想着怎么样才能尽己所能为人民服务。”他始终认为巡回演讲,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不该讲条件,要报酬。

  戴清对自己很抠门,对贫困学生却格外大方。自1993年起,戴清就热心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随后从未间断。离休30年来,戴清资助近4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捐资助学60多万元。“只要我还活着,资助学生这件事,就会一直干下去。”

  2005年,国家出台了“两免一补”政策后,戴清又把“捐助”改成了“奖学”:在霍邱一中建立“华清”奖学金基金会,在霍邱二中设立励志奖学金,在此基础上,他还把奖励范围扩大,增加优秀班主任奖和“伯乐奖”,每年资助和奖励的金额达38000元。十几年来,仅在霍邱一中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中,就有37人考取了清华、北大、科大、同济、南开、复旦等高等学府。

  最让戴清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他曾经资助过的孩子能有出息。在戴清的卧室内,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满了近千封学生的来信。学生所有的来信他都珍藏着,有的信纸已经发黄,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看。“知道孩子们生活得到改善,学习进步了,我很开心,将捐助进行到底的动力更足了。我90岁了,人生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只要我还活着,资助贫困学生这件事,就会一直干下去。”戴清说,每次看到孩子们的来信他都非常感动,这也是支撑他将捐助进行到底的动力,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就是我的决心。”戴清经常这样说。戴清1931年出生,1947年投身革命,1948年入党,党龄73年。2004年,他瞒着子女,独自一人赴省遗体捐献中心,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戴清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秀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