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擦亮老区司法为民靓丽名片
——六安两级法院力推教育整顿落细落实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4-20 08:43:58 【字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英模尤为感人至深。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共安徽省委隆重召开追授魏晶晶同志荣誉称号表彰大会暨安徽省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三位报告团成员深情追忆魏晶晶短暂一生中留下的许多星辰般闪亮的事迹,感人至深、令人动容,在场的许多人听了忍不住掩面哭泣。

  自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将身边英模教育贯穿始终,激励广大干警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擦亮革命老区司法为民靓丽名片,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院的新气象新作为。

  崇尚英模,向身边榜样看齐

  魏晶晶,她是我们身边的英模,全市两级法院营造了浓厚的英模学习氛围,引导广大干警把英模精神熔铸进血液、铭记在灵魂,迸发出担当尽责、一心为民的干事精气神。

  3月17日上午,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教育整顿政治轮训中开展英模教育,深入学习魏晶晶同志英模事迹,大家踊跃交流发言。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张悦说:“我要向晶晶姐学习,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职业品德,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优良品质,忠实履职尽责,展现革命老区司法干警的良好形象。”

  回顾魏晶晶同志十四年司法职业生涯,她一心为民、担当作为、无私奉献的品格令人肃然起敬。在她勤勉努力、敬业担当、廉洁奉公的背后,是一颗晶莹剔透、无有杂染、至纯至正的司法为民之心。全市两级法院广大司法干警用心领悟榜样力量,以英模精神为标杆为标尺,将学习激情和学习成效转化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

  执行攻坚,解群众燃眉之急

  涉民生案件,历来是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此类案件关系群众基本生存生活问题,因此群众对此类案件的司法诉求最为迫切、最为强烈。为进一步提升涉民生案件的执行质效,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教育整顿为契机,将涉民生案件执行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再次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执行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自3月底专项执行行动启动以来,全市两级法院迅速行动,认真梳理了2020年1月份以来各类涉民生实际未执结案件,分类建立了台账,并逐一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措施。近半个月时间里,全市法院聚合力、齐发力,共计发布涉民生案件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538人次,将466人次纳入失信黑名单,拘留失信被执行人45人次,罚款24人61000元。

  一系列的执行“高压”措施再加上全方位、无死角地曝光“老赖”信息,营造了铺天盖地的执行舆论攻势,涉民生案件的执行成效凸显。目前,已有120多名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义务,共有236件涉民生案件顺利执结,另有136件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执行总到位金额达到1757.36万元。

  诉调联动,将纠纷止于诉前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既能减轻群众诉累,又能极大地节约司法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基于这一认识,自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更加积极地参与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制机制,努力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

  3月31日,霍邱县人民法院长集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涉及30多位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这起纠纷起因是,外地人王某在该县曹庙镇某村承包250亩土地种植水稻,去年受灾情等因素影响,拖欠与村民约定好的土地租金。案情虽然简单明了,但法官考虑到王某远在外地,如果一判了之也许会带来执行难题,造成农户胜诉权益一时难以保障。 于是,长集法庭联合镇政府及镇司法所、所在村村委会,多次与村民代表进行沟通,并反复地做王某的思想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为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降低群众诉讼成本,全市两级法院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来自群众、亲近群众、方便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大力推进诉前委派调解工作。3月26日下午,霍山县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桑世芬受邀参加两起诉前调解案件的调处。两起案件均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桑世芬耐心释法、细心劝解,最终两起案件成功调解。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与114个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72个行业组织建立了诉调对接联动机制,通过加强与司法、民政、妇联、工会及社区等调解工作协同配合,构建多元化解纷联动格局,调解工作与诉讼程序实现有效对接,让更多纠纷在诉前得到及时高效化解。

  优化服务,让司法更加便民

  六安是“背包法庭”的首创地,背着国徽、提着背包、带上横幅,深入山区、村头、田间,将庭审开到群众家门口,已成为凸显我市法治成果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醉驾类危险驾驶犯罪案件呈增长态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前不久,金安区人民法院首次将巡回法庭“搬”进驾校,公开审理四起危险驾驶罪案件,让现场旁听“准驾驶员”、教练员零距离接触醉驾审判,直观了解酒驾、醉驾的危害性,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起到了普法课、安全课、人生课的作用。同时,通过庭审网络直播,吸引165万名网友在线观看,取得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法治宣传效果。

  与此同时,全市两级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出网上立案、跨域立案、邮寄立案等便捷服务,开通移动微法院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此,六安外出务工人员姜某深有体会。2018年,姜某进入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家物业公司从事保洁员工作,上班途中被电动车撞伤,治疗费用6万多元。因肇事者逃逸,而且事故发生在上班途中,姜某多次请求公司给予一定赔偿,但未能如愿。无奈之下,今年3月份,姜某返回老家向法院求助,市中级人民法院跨域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深知,让姜某到上海起诉,肯定会增加诉讼成本。确认符合条件后,工作人员当即在移动微法院上协作立案,再转入浦东新区法院审查立案,目前,姜某的案件已顺利进入诉讼程序。

  教育整顿过程中,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两级法院进一步发挥传统优势,让背包式巡回审判常态化。截至4月17日,共开展巡回审判40多场,有效地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勇 储著坤 通讯员 汪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