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时隔近12年党中央对这一《条例》进行修订完善,彰显了我党以制度刚性治理铺张浪费的坚定决心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修订后的《条例》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提出严格要求,对反对浪费划出清晰红线,有明确的规定和务实的举措,针对性强。如: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头“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等等。新《条例》以刚性约束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有些人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囊中不再“羞涩”,花钱不必“扣扣搜搜”,甚至于不习惯过“紧日子”“苦日子”了;尤其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错误的“政绩观”,让其丢弃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搞建设,把“规范化”建成了“豪华化”;搞工程,把“民生工程”异化成“面子工程”;搞接待,把“工作餐”升格为“奢侈宴”……大把花钱,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凡此种种,致使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仍然屡禁不止。新《条例》通过细化标准、明确红线,将“灰色地带”晒在阳光下,让“隐性浪费”无处藏身,让“擦边球”难挂边角。
党和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带头过紧日子,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决策时,避免盲目冲动、多思为民务实;办事上,杜绝大手大脚、多点精打细算;生活中,反对铺张浪费、多方厉行节约,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小节严起,努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绝非一时之举,而是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的长远之策。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要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快”起来,在习惯过紧日子的身体力行中,遏制和根治铺张浪费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陈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