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轰鸣 颗粒归仓
——舒城县棠树乡4.2万亩水稻陆续收割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舒城县棠树乡,金色稻浪随风起伏,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个丰收的美好时节,该乡4.2万亩一季稻陆续进入收割期,农户们正全力开展水稻抢收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走进棠树乡洪院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多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切割、输送、脱粒、清选等工序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顺着输送管道倾泻入车,秸秆碎屑则均匀还田,形成一幅现代农机与金色田野交相辉映的丰收画卷。
“以前收稻子全靠人力,费时又费力。现在几台收割机一起作业,几个小时就能搞定一大片,真是省力又省心。”舒城县棠树乡保年家庭农场负责人金士权站在田埂上,望着正在作业的农机感慨地说。据他介绍,人工收割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完成0.7亩,而一台收割机日作业量可达30至50亩,机械化收割在抢农时、降成本、提质量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洪院村党支部书记周家银告诉记者:“今年我村共种植水稻2000余亩,从目前的收割情况看,预计亩产可达600公斤。上半年雨水充沛,加上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推广‘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水稻长势和病害防控都达到预期,为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棠树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政府引导、机械助力及科技支撑,持续提升水稻种植与收割效率。据了解,今年全乡一季稻预计总产量达2.52万吨。
“从良种推荐、水肥管理,到无人机飞防、产量预测与农机调度,我们推动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因地制宜优化种植模式,为水稻稳产高产提供有力保障。”棠树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张德清介绍。该乡通过深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起从播种到收割的全流程技术指导体系,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棠树乡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统筹调配农机资源,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约了农户的收割成本。同时,该乡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棠树乡副乡长朱德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农机调度与服务保障,指导农民适时收获,统筹推进秋粮收储与秋冬种工作。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全年粮食生产圆满收官。”
夕阳西下,棠树乡的田野上,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渐平息,但丰收的喜悦却在乡间蔓延。金黄的稻谷堆满粮仓,农民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赋能农业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传统农事与现代科技在这里完美融合,共同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丰收乐章。(本网记者 黄雪彦 通讯员 王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