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新材料产业赛道“加速度”
——安徽瀚海新材料科技与数字化赋能高端制造
稀土永磁材料被誉为“新材料皇冠上的明珠”,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且难以替代。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市唯一一家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与生产企业,正凭借持续的科技创新与深入的数字化转型,在工业电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机等高端制造领域迅速崛起。企业不仅成功跻身国内工业电机市场第一梯队,更实现了从“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跨越。
机械臂运转自如、智能屏幕数据跳动……走进瀚海新材料的生产车间,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在核心的烧结工序区域,30台烧结设备有序运转,工作人员通过智能控制台精准监测炉内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烧结是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的‘灵魂环节’,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磁性能和稳定性。”该公司材料制造部经理王朝杰一边调整参数一边介绍,“每炉毛坯都需经历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结,必须精确控制升温曲线,才能满足高端制造领域对材料性能的极致要求。”
如今高效智能的生产场景,源于企业大力推进的数字化变革。通过设备升级与工艺优化,该车间不仅实现了烧结全流程自动化控制,还构建了完整的生产追溯系统。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每一批产品的工艺参数均实时上传存储,做到全程可溯,为产品质量一致性提供了坚实保障。“过去数据统计要靠人工汇总,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现在全流程实现无纸化,数据实时采集、自动分析,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公司副总经理郭洋表示。
近年来,瀚海新材料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从熔炼、氢碎、制粉、成型、烧结,到机加工、包装、入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改造后,企业人均能效提高一倍,产品合格率提升5%以上,并可依托实时数据分析持续优化生产工艺。
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预计到2025年,企业产能将提高20%以上,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对高端稀土永磁材料持续增长的需求。正如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洋所说:“企业要想越做越好,离不开数字化改造,只有主动拥抱数字化,才能跟上产业升级步伐,契合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卓越的产品离不开严苛的“品控防线”。在企业检测实验室内,ICP分析仪、ONQ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HAST老化测试设备等一应俱全,共同构建起覆盖原材料、半成品与成品的全链条检测体系。“我们的检测标准严于行业要求,所有产品必须通过剩磁、矫顽力、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四大核心性能指标的测试。”实验室主管许梦学指着一台正在进行高温高湿模拟测试的设备说,“正是凭借严苛的品控,我们的产品才能持续获得国内外高端客户的认可。”
技术创新,是企业突围的“核心引擎”。依托省博士后工作站、省工业设计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瀚海新材料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已累计申请专利127件,拥有有效专利70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其“一种利用涂覆方式添加重稀土制备钕铁硼磁体的方法”获安徽省专利优秀奖,“晶界扩散型低重稀土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耕耘终见收获。目前,企业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等称号。
站在新起点,瀚海新材料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深耕稀土永磁材料领域,为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材料解决方案,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本网记者 汪娟 黄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