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让生命自由呼吸
——走进皖卫附院(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5-25 09:20:41 【字体:

dcd895d9ca45462f9e6109662f51eed9.jpg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裴志强(左二)带领科室人员开展三级查房。

dc2c858ac3364bcfaaec2103dde8ad92.jpg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夏志庭正在为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

  呼吸,是生命的开关,是人们感知这个美好世界的方式。当我们呼吸着大自然赐予的清新空气时,一些人群却深受呼吸疾病的困扰,自由呼吸,成了一种向往甚至是奢望。幸运的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刻守护着呼吸这一生命的开关。

  走进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可以感受到匆忙的脚步、繁忙的节奏,在这里,入住了很多老年慢阻肺、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他们经历着呼吸的病痛和内心的煎熬……从刚来时的绝望痛苦到渐渐展露笑容,病人脸上的表情是对呼吸内科医生最好的褒奖,在他们眼里,这里的医生是最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神。

  “我们科室成立于2011年4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临床探索,床位从过去的29张增加到78张,医护人员从12人增加到26人,去年搬进新病房大楼后,住院环境得到了优化和完善,在科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学技术更是实现了突飞猛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裴志强介绍,近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注重科室建设,在医疗技术创新、优质护理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下大力气,引进无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吸氧仪、肺功能仪等先进设备,开展无创机械通气、经皮穿刺肺活检、胸膜活检等技术,积极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推进慢阻肺、肺癌等疾病的综合治疗,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疗效。

  “刚入院的时候,咳嗽厉害,胸闷喘不上气,别提多难受了。”今年60岁的丁美珍患有肺心病、慢阻肺10多年,每年季节交替之时,她的症状便会急性加重,每每这时,她便拨通杨文柱医生的电话。因为是老病人,主治医师杨文柱对丁美珍的病情已经十分了解,每次都能给与其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很快得到缓解。

  “针对这些病人,除了常规治疗,给与无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吸氧仪等治疗,后期还为其进行肺康复,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促进肺部的恢复和改善肺功能。”杨文柱说,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减少呼吸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减少死亡率是慢阻肺治疗中的关键任务。

  如丁美珍一般,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疾病病人数量居高不下。据裴志强主任介绍,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日趋加剧,加上空气污染、工业废气、职业粉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一些患者或长期吸烟,这些因素都会对气道造成慢性损害,导致呼吸气流受限,使得肺功能逐渐下降,从而出现慢阻肺等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医院有很多病人都来自基层农村,这些病人健康意识相对较弱,对呼吸疾病的认知和预防能力几乎为零,每次看到这些病人饱受呼吸疾病折磨,我心里就特别难受。”裴志强说,正是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存在,这些年,他愈发认识到健康科普的重要性,为此,他常常带领科室人员深入基层农村,普及宣传呼吸疾病的预防、发现等方面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疾病预防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为了应对基层农村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现状,我们科室近年来还特别注重患者档案建立和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专人负责,并推出肺康复综合治疗特色门诊,提高呼吸道疾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裴志强说,肺康复治疗就是在临床用药和疫苗之外,针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科学精准的评估,制定出个性化的肺康复治疗方案,旨在改善慢性呼吸疾病预后,重树生活的信心。

  秉持医者初心,坚守为民情怀。今年55岁的裴志强,199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原老卫校传染病学专业,后进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普内科,2011年普内科细分后,进入呼吸内科。十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学习呼吸内科医疗技术,悉心做好“传帮带”工作,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建设取得喜人成效,他个人也在2022年被评为六安市“最美医生”。

  “看着科室的发展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说起32年来的从医路,特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成长,裴志强思绪万千。他回忆,当初的呼吸内科条件十分简陋,整个科室只有一台老式气管镜,床位少,医生只有4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论在硬软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治病转向防病,提高全民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能力,让更多的患者能够自由呼吸,这将是我们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裴志强说。(记者 谢菊莲/文 王丽/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