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一片“痴心”在美育
——记安徽省特级教师崔仲琼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1-11 09:00:21 【字体:

  从教20年,裕安区雷锋路小学(原城北二小)的美术老师崔仲琼,一直坚持心中对美育的喜爱,她不仅向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们播撒“美育的种子”,而且在美育教学方面不断探索,为我市美育教学水平提升贡献力量。2021年,她获评安徽省特级教师。同时,她也是六安市美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全省优秀教师。

  2021年12月21日下午三点半后,崔仲琼正在学校里的“红·艺工坊”工作室教学生们学习编织,一针一线需要耐心,她依次来到学生的身旁,进行指导。不仅是编织课程,每周一到周四下午,学校都有美术特色课程,崔老师和学校的美术老师们要给学生们上课。

  记者看到,在“红·艺工坊”里摆满了老师和同学们做的竹编、手工编织、剪纸等作品。这些精美的作品凝聚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心血。

  将竹编等技艺融入到美育课程,这是崔仲琼探索出的美育教学的创新之举。她说,六安竹编充分运用了竹子特有的肌理、色彩,用不同编织技法制作出丰富的花纹样式,在朴实中藏着美感。六安竹编工艺属于传统艺术,也是我国优秀文化之一。怎么将这样的传统艺术融入小学生美育教育,崔仲琼作了一番尝试,并获得不错的成效。

  2018年,在崔仲琼提议下,雷锋路小学因地制宜,根植大别山精神,发展传统特色美术教育,率先在校内成立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红· 艺工坊”,以六安竹编为基点,聘请六安竹编非遗传人邹红作为顾问,开设“非遗特色——竹编技艺”传统美术课程,同时着手建设竹编工作坊的师资队伍,对学校美术教室进行竹编技艺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面向该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寓美育、劳动为一体,以“含彩独青青”为主题编写研发竹编校本课程,制定更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内容和计划,浸润学生“修竹刚直不阿”的风骨与品性。

  崔仲琼告诉记者,“含彩独青青”竹编课程采用“12311”教学模式实施教学。1条主线——竹工艺内涵;2类教师——传承人+美术教师,双师示范教学;3点半课堂——开设个性化课程:1人1文创——每位学生编制一件文创作品。

  近日,崔仲琼领衔打造的“传承竹编技艺 探索美劳融合”——“含彩独青青 竹工艺坊”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还入选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实属不易。她申报的省级课题《基于小学美术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六安市裕安区为例》获评立项。

  从教20年,崔仲琼作为一名平凡的小学美术教师,一直初心不改,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己业务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观摩,让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加开放前瞻,视野更加开阔,业务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日渐娴熟,自成风格。

  多年来,她不断构建和优化美术的教学模式,对美术四大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做到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使之成为教学常态。同时,作为六安市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学校的美术教研组长和崔仲琼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在完成自身承担的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全校美术教室的教学示范引领及年轻美术教师的传帮带重任。

  多年在美育的深耕,崔仲琼有很多的感悟,她说还有许多可以做的事情。因为对美育的喜爱,所以她总是干劲十足。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新时期、新起点、新规划、新作为,课程改革从课堂的三维目标到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和义务教育课程核心素养的转变。高考改革的变化必将促进新教学改革,‘为生活而学的素养课堂’,素养是人的品质和灵魂,是人为适应未来生活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只有扎根教学课堂,对标对本,学深悟透,才能重构新的教学观,评价观。”崔仲琼说道。(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