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奏响“脱贫曲”
隆冬的清晨,金寨县关庙乡仙桃村老家河组的詹必芳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要在天亮之前,把路上垃圾、落叶打扫干净,村里为我安排了工作,帮我家脱了贫,现在我也要尽心为大家搞好服务。”虽然寒意阵阵,但詹大姐已在劳作中浑身充满了热量。
“前些年,詹必芳的丈夫在世时患病花了不少钱,欠下了外债,她儿子身体也不是很好,只能打打零工,儿媳又要照顾上小学的孙子,家庭没有什么稳定的经济来源,但是负担却很重,日子过得很艰难。”仙桃村党支部书记黄琳介绍说。经过评议,村里及时将其纳入了贫困户,给予一系列帮扶。先是帮助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负责关仙路老家河段的路面保洁工作,每月收入600元。詹必芳做事勤快,在茶地里散养了土鸡,为鼓励扩大产业规模,村里不仅帮她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还帮助销售农产品,落实产业奖补,今年仅产业发展一项收入就有2万元。除此之外,村里还帮她的儿子介绍工作,申请就业补贴。如今,詹大姐一家现在不仅稳定脱了贫,人均收入还达到了2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为帮助贫困群众重振生活信心和增强发展后劲,仙桃村一方面在“两业”上下足“绣花功夫”,根据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制订个性化帮扶措施,实行“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破解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质量不高、方式不佳的瓶颈,实现就业稳定、产业稳定、收入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支部引领,盘活各类资源,扩大集体经济,夯实发展根基。整合村内全省面积最大的大别山薄壳山核桃天然基地1万多亩,并新培育抚育山核桃基地4000亩,实现年产优质山核桃300余吨。同时,依托山清水秀的旅游资源,打造仙桃林场特色民宿,每年吸引外来背包客上千人,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村里精准施策发展集体经济,促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带动村民增收。如今,仙桃村193户727人贫困户全部高质量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预计今年突破70万元。(孔锐 孙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