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概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谢骙

编辑:梁晓梅 来源: 浏览次数:535 次 发布时间:2010-10-05 16:11:45 【字体:

  谢骙名家,字仲佶,广西宜山县人。15岁应募入广西地方军队,不久提为连队上士文书,以微薄的薪饷供养老母和幼弟。

  民国18年(1929),谢骙在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三期毕业,受到张云逸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和影响。民国25年(1936)升任连长。次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谢骙随桂系第七军参战,负伤在杭州治疗。伤愈合,他在西湖岳墓前留影,并在照片上题词:“精忠报国应如此,万古留芳日月华”,表达了他的爱国热忱。因参战有功,擢升为营长。不久,谢骙随部队来皖,升任第七军一三八师四一四团团附兼二营营长。

  民国28年(1939)初,霍邱县动委会第二工作团团长、共产党员吴健常与谢骙接触,久之,成为亲密朋友。中共党组织要吴健继续做争取团结工作。同年7月,谢骙就任国民政府霍邱县长。他在宣誓就职演说中表示:“干部人员,应加以甄别,如有败类,自应予以严厉处置。……要政治修明,自卫力量加大,民众痛苦解除,责任重大,愿与各同志共同努力。上任伊始,据中共党组织提供的情况,将河口区长储迪之撤职,处决了一名恶霸汉奸,亲自带人剿灭土匪。这些,都在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更引起党组织的注意。隧派县委宣传部长李任之利用两广同乡的关系,继续做谢骙的团结工作。同年11月,经李任之、许午炎介绍,接收谢骙为中共特别党员。谢骙入党后,先后撤销一批乡区政权中消极抗日分子的职务,改由县委推荐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担任。全县2000多名武装人员被中共掌握。

  民国29年(1940)4月1日举行暴动,国民党政府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得到情报,派特务队来霍邱搜捕共产党人。谢骙接待特务队时了解到,他们次日就要去河口集县委驻地搜捕,情况万分危急。他连忙换上便衣,赶到军法承审室,把这一消息通知吴永亮,让他连夜去河口通知撤离。使县委成员和其他共产党员安全转移。行前,他又签发通行证,通过组织分发所有撤退人员。谢骙也在县委护送下,到达淮北抗日根据地。

  谢骙进入抗大四分校学习并任大队长,后历任淮上行署科长,蒙城、泗阳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民国33年(1944)3月29日,为掩护行署机关撤退,在泗阳县杜墩与日军激战壮烈牺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