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概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罗银卿

编辑:梁晓梅 来源: 浏览次数:397 次 发布时间:2010-10-04 17:07:56 【字体:

  罗银卿(1894~1952) 沙堰乡人。民国3年(1914)设馆教书。他经常教育学生:“求知报效于民,读书勿忘救国”,“不排外患,国无宁日,不解内忧,民无生计”。他的卧室挂着一幅“投枪杀敌英雄志,挥笔诛奸士子心”的对联,抒发自己抱负。

  民国14年春,罗银卿在武汉随李梯云到英资泰安纱厂,开展工人运动。次年春,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聆听毛泽东、恽代英、萧楚女等人的教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回乡,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利用自身优势,在沙堰洪觉庵办起私塾,以教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学生既学文化,又学政治,他曾以《泥菩萨》为题写诗,启迪学生。诗云:“满腹文章草和泥,假装体面把人欺。空因尸位夸尊贵,贯向乡民作福威”。他还组织“农运研究小组”,学习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私塾又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的联络点,罗固城、李梯云、周维炯、肖方等常以吟诗填词为名,来此交换情报。民国17年冬,他在小河王氏祠办学时,发展党员15人。立夏节起义后,任佛堂坳模范小学校长,经常编歌写戏,率领师生宣传革命道理,动员青年参加红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民国18年9月间,商南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罗银卿为纪念“穷人政权建立之日”,用当地群众喜爱的《八段锦》民歌曲调,创作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这首歌词富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号召力,被中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定为党政军民必唱的歌曲,很快传遍鄂豫皖苏区,新中国建立后,《八月桂花遍地开》被选入《东方红》影片,传遍全国。民国20年2月,罗调到汤家汇与何复舟经办《红日报》和石印馆。民国21年10月,红军主力西进川陕,罗银卿坚持地方工作,因保长告密而被捕,敌人严刑拷问,罗坚贞不屈。后经地方绅士保释出狱。

  罗银卿一生诗词文章甚多。民国29年前后,他在《愤世谈》一文中写道:“烈日施威,蒸出万民血汗,南风解愠,怎除百姓烦愁。乡长保长,五殿阎王,豪门显贵,一路凶神。征粮逼租,谁敢短缺一升半合;催夫要款,说半夜不能到五更。乡民父老,披星戴月,昼夜辛勤,到头来室如悬罄。官长流痞,敲骨吸髓,惯行讹诈,全都是巨富名门。这个世道,颠颠倒倒,哪一年月,清清正正!真是要人死命”!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家安度晚年。当他看到过去的学生,现在已是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给他的信时,特别高兴,在病榻上吟诗一首歌颂党的领导:

  老迈徒悲志力衰,频年愤愤总徘徊。

  身处污泥防自染,腹藏攸思盼云开。

  山河改貌歌千曲,书信传来笑满腮。

  英才济济党陶铸,桃李春风亦快哉。

  1952年2月,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