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驹
伯驹(1898~1930),字长钊,号骏捷,化名叶茂如,代名孟丹色,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出生在桃源河乡西石门村。他聪慧过人,幼年能琴棋书画,书法出众,真草隶篆俱精,12岁为“护国寺”题匾,倍受乡里赞赏。民国10年(1921年)考入芜湖甲种农业学校蚕桑科读书。在校时受当时进步思想影响,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中表现积极。14年,返回故乡,在县第四高级小学任教,同校长张静峰,教师张景慧等秘密学习马克思主义。15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党员刘毅、郝修德等负责新店河、戴家河一带的建立中共党组织和组织农民协会等工作。后又在国民党县政府内谋得一录士职位,成为敌人营垒中的内线。18年夏,任国民党霍山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民运部长的共产党员陈法汉,得到县长甘达用欲派兵夺刘淠西兵权,并逮捕刘淠西的消息后,立即派伯驹赶在敌人行动前通知刘淠西。刘淠西在取得县委同意后,提前举行诸佛庵民团起义。六霍暴动成功后,县内区、乡苏维埃政府陆续建立,伯驹先后任七区六乡苏维埃政府秘书,六区区委书记。19年6月,任游击师独立营营长。正当皖西苏区蓬勃发展时,“左”倾立三路线贯彻到皖西,皖西苏区丧城失地,损失惨重。为重新建立起群众的信心,中共党组织派伯驹和刘毅带30多人回乡做群众工作。在途中同敌遭遇,伯驹被捕入狱。在狱中,伯驹坚贞不屈,严词拒绝了敌人的诱降,并赋诗明志:“愿作弥衡鼓自挝,一腔孤奋走天涯。笔下泪珠刀下血,灌注人间革命花。”9月6日在县城西门外就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