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二中第十三周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情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月16日,六安二中海峰国学社在博学楼一楼103教室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团活动。
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礼仪,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例如,古代的祭祀礼仪体现了对祖先和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之心是传统文化中“孝”和“敬”的重要体现。
本次活动以“古代礼仪——冠礼”为主题,社团的指导老师们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五礼之一的冠礼。古代男子行冠礼就意味着已经成年了,要肩负起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古人的冠礼对于处在新时代的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呢?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的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
古代礼仪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当我们学习古代礼仪时,能够感受到先辈们的生活方式和智慧,从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认同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文化的延续。
古诗词中的地理
行知地理社团于5月12日晚迎来了第七次社团活动——古诗词中的地理。
活动从古诗词入手,将古诗词中涉及的时间、地点,描绘的一些现象与我们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既让学生体会了古诗词之美,又认识了地理的博大精深。同学们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中的地理知识。
这次活动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科融合,同学们都很喜欢这样的社团活动。
冷军经典作品赏析
5月14日晚,美术社团组织观看了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家冷军作品专题纪录片。
视频展示了其主要作品有《世纪风景之二》《五角星》《工具箱》《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肖像之相—小罗》《蒙娜丽莎》《捆着的亚麻布》等。
社员同学们对大师作画的技艺惊叹不已,感受到其怀揣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每一个细节都被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多余的笔触,也没有遗漏的关键部分,使观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的真实存在。
科创优秀作品赏析
为了启发同学们设计科创小作品的灵感,拓展同学们的眼界,5月15日,科技创新社团在博学楼二楼微机教室开展了一次“科创优秀作品赏析”的社团活动。
本次活动中,社团老师们带领一起欣赏了自动感应窗户、未来公厕、智能垃圾房、AI图像识别水面垃圾收集系统等优秀的科创作品。了解了这些作品的设计灵感、研发过程和实际应用。
本次活动助力学生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铁血铸就的民族丰碑
本周开展了以“淞沪会战:铁血铸就的民族丰碑”为主题的社团活动。
活动中,社团骨干通过精心制作的PPT,生动讲述淞沪会战的历史背景、激烈战斗过程及重大意义。随后,成员们围绕“淞沪会战中的英雄事迹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展开热烈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此次活动不仅让社团成员深刻了解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希望同学们铭记历史,传承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运动青春社团
5月11号上午,应校团委安排,运动青春健美操社团的学生积极参加2025届高三成人仪式文艺汇演。
本次活动时间短、任务重,但是学生积极配合,利用课外活动和周六时间集中排练。社员同学们早早到校排练,活动开始后认真候场。上台表演时热情洋溢,充分展现了二中学子的正面形象,圆满顺利完成本次活动。
解码生命蓝图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对遗传学基础知识的理解,5月12日,生命科学园社团组织开展了以“解码生命蓝图——制作DNA双螺旋模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更是一次跨学科融合的科学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指导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回顾了DNA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碱基配对规则”等核心知识点,并介绍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历程及其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重大意义。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这一“生命的密码”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后,学生们分组领取材料,动手制作DNA双螺旋模型。通过利用彩色塑料片、塑料吸管、铁丝、彩色铝箔等常见手工材料,模拟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螺旋缠绕方式。同学们积极投入、分工协作,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一个个形象逼真的DNA模型相继诞生,成为教室里一道道亮丽的科学风景。
“以前只是在课本上看到DNA结构,通过今天的制作,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探索生命的奥秘。”一位高一学生兴奋地说道。老师们也表示,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也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可视、可感、可操作,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
本次“解码生命蓝图”主题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好奇与热情。未来,生命科学园社团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助力学生走进科学、爱上科学、探索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