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旅六安>文旅动态>详细内容

“名茶之乡”“兰花”香

编辑:赵璐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29 09:22:57 【字体:

  “喝来喝去,还是咱家乡的兰花茶好喝!”父亲是一名退休干部,无啥嗜好,最喜饮茶,一生跑过不少地方,也品过很多当地的名品,但一捧起杯,能让他久久陶醉的还是面前的“舒城小兰花”。

  记得少年时代,在乡里乡下跑来跑去的父亲就很爱喝茶,而当时能给他提供这一享受的则只有田前屋后的那几片叫作茶树的叶子。那时的乡下,除了田里的稻谷、山上的玉米、地里的红薯,好象没有其它什么作物可以填饱肚皮,或挣些外快。母亲总是象救火一样地奔忙,天不亮就在生产队长的吆喝声中嚼几片米饭锅巴雄赳赳出发,晚上常常是在昏黄的油灯和我们咕咕叫的饥肠中踏进家门。如此,我们依然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直到家中有了茶的出现,直到父亲对喝茶开始讲究的时候,眼前的一切才渐渐明亮和轻松起来。

  母亲依然忙碌,但再也没有让我们厌烦的吆喝声了。星期天,哥哥、姐姐会在母亲的带领下,一路欢歌着上山采茶,再带回一筐筐的油绿和兴奋。最喜欢带着阳光气息的新鲜的芽叶了,热乎乎的,光滑滑的,捧在手里,贴在脸上,比冬天里的热水澡还舒服。“别糟蹋了啊,你们念书要靠它卖钱呢。”是的,我们这样的“喜爱”母亲是不允许的,何况它还给我们带来许多早已望眼欲穿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呢。

  这样的希望后来越来越多地成为了现实。2014,六安茶谷建设象一粒种子迅速在56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我的家乡“兰花古镇”——晓天镇象久旱逢甘霖,漫山遍野的那一片片嫩绿鼓足了风帆,在茶产业的浪尖上迎风而舞。于是,在每年的春茶上市之前,就有许多县里和镇上来的专家,集合了家家户户,或到山上对新茶的采摘进行示范,或到某户农家的茶灶前讲述炒茶技艺。在全面开展名优茶制作培训的同时,镇上还在茶叶市场连年举行名优茶炒制比赛,比谁茶艺高,比谁茶叶销售好,比谁致富快。周边的岳西、霍山、金寨、桐城等县市也争先恐后加入竞技的大军,以茶会友、以茶为媒、以茶论发展。家家户户的山坡上不再是三两个人影、几畦冷清的茶树,开荒、挖园、种植,一亩亩碧绿象春天里的一朵朵花,开满了龙舒大地。春天不再也不仅仅只是赏玩、踏青的舞台,一片片娇嫩的叶子在一双双灵巧的手中绣出了灿烂的画卷,在笑声朗朗的灶前翻飞出明天的希望,在透明的玻璃杯内妖娆着好茶者的目光,在日渐鼓胀的腰包里撑开了茶农的富裕和自豪。春天的小镇从此不再沉寂、不再单调,繁华和热闹印证着“小兰花”的骄傲,山前坡上的忙碌和勤劳,集市上南来北往的客商,围绕着一片绿叶的欢舞,和深深陶醉的兰香茶香,山区小镇成了名副其实的“名茶之乡”!

  1989年,舒城县名优茶“白霜雾毫”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十大新名优茶之首,获国际国内茶博会金奖;2001年创制的“兰花剑”获“广厦杯”全国(芜湖)优质茶评比银奖;2002年获“天润杯”全国(芜湖)名优茶评比金奖……舒城县相继被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安徽茶产业十强县”等称号。2017年度,舒城县跻身 “全国十大魅力茶乡”。

  小小的一片叶子,绽放幽幽兰香,一杯芬芳的兰花茶,正成为山区农民手中的金钥匙,打开了致富的门窗,点亮了小康路上的曙光。

  作者:丁文新

  单位:舒城县晓天镇文化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