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产业扶贫拔穷根 托起山村致富梦
——六安市交通运输局驻银山村扶贫工作队工作纪实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5-21 09:04:53 【字体: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市交通运输局驻金寨县关庙乡银山村扶贫工作队驻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牢记使命,带着感情,扎根一线,立足村情民情实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理清脱贫思路,制定精准帮扶计划,落实精准帮扶措施,以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用真情暖民心、以实干赢信任,点燃了山村加快脱贫攻坚的激情岁月,照亮了边缘贫困地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572人已脱贫158户569人,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37.2%降低到0.22%,人均纯收入由1619元提高到9450元,村集体经济由零收入增长到21.64万元,并于2018年实现村出列。

  筑牢思想根基,强化规划引领,为实施精准产业扶贫理清发展思路

  物质扶贫管一时,思想扶贫管一世。市交通运输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针对少数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问题,积极创新方式,强化教育引导,夯实基层党建根基,统筹科学规划,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党建引领夯根基。支部强起来,群众才能富起来。农村基层工作党建是核心,脱贫攻坚是重要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以来,通过建强支部引领、干部驻村联户、搭建平台服务、群众主体驱动、督查问责考核等多项措施,狠抓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狠抓“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每月集中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法律规章,开展思想道德、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教育,结合村情实际修订完善了《银山村集中学习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和《支委成员议事规则》,不断强化村干部和群众党员的“四个意识”,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实现了“做出样子,支部领着干;甩开膀子,党员带头干;铺好路子,群众主动干”,使村党组织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统筹规划谋布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紧紧围绕银山村地域特点和村情发展实际,按照“发挥优势、做强特色,长短结合、多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坚持规划先行、思想引领,科学制订了《银山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银山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暨后续帮扶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分年度确定了目标任务。确立了大力发展银山野茶、大别山黄牛两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天麻、黑毛猪、散养鸡、蜜蜂等辅助产业的产业发展路子。

  解放思想转观念。驻村扶贫工作队抓思想扶贫促观念转变,找准贫困主观原因,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为脱贫攻坚增添新动力。针对山区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的实际,注重从解决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入手,广泛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帮助分析市场对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及发展前景,采取预付定金形式提前定购产品,打消贫困群众思想疑虑;邀请能人大户现身说法,谈发展产业的收获、经验及教训;组织专家对贫困群众开展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引导贫困群众依靠科学种养实现增收;采取资金扶持、发放种苗、以奖代补、购买保险等形式鼓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

  完善基础配套,助推产业发展,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产业保障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通过市交通运输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近年来的驻村扶贫实践,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多点发力强化产业发展,有效破解了山村产业发展水平低、资金短缺、利益联结不紧密的问题,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特色种养,产业扶贫百舸争流,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带贫益贫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

  完善配套促保障。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把货出得去、人进得来、信息畅通、环境优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主动到帮扶单位和有关部门对接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先后争取道路建设资金1889.67万元,新修5米宽水泥路7公里,组组通3.5米宽水泥路15.63公里,新建桥梁4座。特别是老百姓盼望已久的金湾大桥建成通车,改写了雨季无法通行的历史,实现了人民群众祖祖辈辈想建桥的愿望。争取塘堰河道改造资金304.77万元、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283.5万元、安全饮水建设资金210.8万元、农网改造资金226万元、通信基站建设资金40万元。争取村部文化乐园建设资金165万元,新建821平方米文化乐园一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资金114.2万元。目前银山村基本实现了路通、水通、电通、网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多点发力强产业。驻村扶贫工作队围绕打造特色、多业发展的定位,主动到帮扶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产业发展项目和产业发展资金。争取银山茶厂厂房、茶厂桥建设和设备采购资金150余万元,兴建400平方米茶厂一座,带动群众发展茶叶160余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指导农户结合自身条件量身打造“一户一方案”产业发展项目,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大力发展养殖大别山黄牛、黑毛猪、土鸡、蜜蜂和种植天麻、木耳,争取黄牛养殖扶持资金33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养殖黄牛9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采取发放种苗、以奖代补形式,为110户贫困群众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7万元。大力扶持山之语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金寨县华牧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银山野茗种植茶叶合作社做大做强,带动贫困群众居家就业和发展产业50余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发挥村民以前家家养蚕具有一定养蚕技术和经验优势,抢抓金寨县大力发展蚕桑养殖契机,争取蚕桑养殖项目资金43万元,种植桑苗120余亩,可实现带动贫困群众就业50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村里建有茶厂、养鸡场、养猪场和养蚕室,全村有茶叶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2家,黄牛养殖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家,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

  稳定脱贫增动能。坚持把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作为实现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可持续脱贫的主要举措,全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销售贱这一制约产业长远发展、影响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的主要因素。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银山野茶,贫困户负责茶园管理、采摘茶草卖给公司,公司按不低于市场价收购茶草、研发加工产品并进行年底分红,村党支部负责产品质量把控、品牌打造、合同履约和组织社会力量帮销。采取大户带动模式发动贫困群众养殖大别山黄牛,依托金寨县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贫困群众签订黄牛养殖供销合同,由合作社为贫困群众提供保险、防疫、培训、屠宰、销售一条龙服务。利用电视、电商、网站、抖音、微信等媒体平台,全方位推介和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邀请安徽省公共频道每年茶季到村对银山野茶进行专题宣传推介。采取预销产品、预付定金和爱心企业现场直销形式,发动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帮销农产品,市交通运输局发动全市交通系统将银山野茶作为办公用茶提前预定,金寨县总工会每年组织爱心企业到村开展现场帮销农产品活动,帮扶干部以高于市场价每年帮销农产品2000元以上。据统计,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帮销农产品金额达160余万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产业兴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市交通运输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继续紧盯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着力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提升产业扶贫质量,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产业更旺,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强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与脱贫攻坚微观政策的有效衔接。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驻村实践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侧重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为此,驻村扶贫工作队着力引导广大村民强化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等脱贫攻坚的具体方向和工作重点与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结合起来,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当地特色,发挥当地优势,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推进脱贫攻坚主体与乡村振兴主体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体都是农民。脱贫攻坚政策主要针对贫困农户,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面向全体农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要求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的脱贫和发展。为此,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全力做好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思想引导的同时,利用入户走访、振风超市评比、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小组会议等时机,引导非贫困群众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充分借助“互联网+”、农村电商等市场力量,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结合,持续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衔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也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源泉。脱贫攻坚因村因户量身定制产业扶贫等措施,解决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乡村振兴不仅要考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还要从乡村整体产业发展出发,强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此,驻村扶贫工作队依托银山村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在长短结合上下功夫,在做大做强上想对策,在做精做特上出实招,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此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保障机制。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必须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的有效衔接。为此,驻村扶贫工作队充分运用脱贫攻坚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着力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积极利用当前农村综合改革和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将驻村扶贫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统筹擘划乡村振兴新景。(吴昌德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传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