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担使命 砥砺奋进谱新篇——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综述
2024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一年,我们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一年,我们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安徽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望市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的履职足迹,一个个立法项目,一份份调研报告,记录下履职尽责的热忱与豪迈;一次次审议监督、一场场视察调研,承载着人民的期盼和重托;一份份建议意见、一项项代表活动,见证了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一组数据见证成绩:共举行常委会会议7次、主任会议20次,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3件,作出决议决定11项,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32项,发出审议意见书12份,开展专题调研12次,组织开展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七个一”系列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70人次,参加常委会专题调研、议案建议督办、视察等活动81人次……
在强化理论武装中把牢正确方向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本质属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理论育人,思想铸魂。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年召开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5次、研讨交流48人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精神在人大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坚守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
踔厉奋发,跟党前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严格执行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就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会议向市委请示报告14次。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召开党组会议17次,加强对常委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使人大机关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决定的坚强阵地。
市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大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市委有部署、人大见行动,紧紧围绕市委部署要求,精心谋划立法项目,开展务实有效监督,依法作出决议决定,有力保障和推动市委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严格执行任免工作程序,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4人次。常委会负责同志主动参与中心工作,领项目、督进度、促落实,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加强联系督导,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助推市委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在建设法治六安中展现人大作为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突出地方特色,提高立法质量。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颁布实施《六安市城市绿化条例》,助力打造绿色宜居的人民城市。制定出台《六安市电梯使用安全条例》,为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制定出台《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修改完善《六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创新推进法规实施。全面梳理我市已出台的实体性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组织市直新闻媒体对典型的执法、司法案例和相关部门的经验做法进行集中采访和宣传报道,推动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组织召开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暨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提升全市人大备案审查工作整体水平。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接受报备规范性文件51件,重点审查8件,提出审查意见15条,督促制定机关及时纠正,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全年组织参加宪法宣誓23人次。加强任前审查和任后监督,组织38人次参加任前法律考试、12人次作供职报告、34人参加任后述职并接受评议,增强被任命人员依法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助推改革发展中担当人大使命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综合运用多种法定监督方式,用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市高质量发展全局。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着眼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组织开展经济运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学科技园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专题调研,助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着眼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紧盯“关于加强主导产业培育,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议案办理,推动全市开发区明晰主导产业定位,强化主导产业及首位产业培育,提升“双招双引”精准化水平,打造工业强市主阵地。着眼管好人民“钱袋子”,加强预算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听取审议财政预决算等报告,审查批准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切实把财力用在刀刃上。
乡村振兴承载着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紧盯“关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议案办理工作,深入开展议案交办前调研,研究提出议案审查处理意见,加强跟踪督办。组织开展农村供水保障工作视察,建议政府健全农村供水工程体系,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专题调研,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提速。组织开展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青年建功乡村振兴情况专题调研,就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意见建议。
民生是最大的福祉。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选题开展监督,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民生福祉改善。围绕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听取审议“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实施情况报告。紧盯居民群众关注的物业管理问题,组织开展《六安市物业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督查。组织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形成监督工作闭环,促进物业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组织开展公安便民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一法一条例”实施等专题调研,推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保障和改善民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监督,依法守护老区绿水青山。听取审议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精准治污,抓好排查整治,推动绿色发展。持续跟踪监督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到位。持续关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助推我市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六安市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项目典范案例。深入开展“江淮环保世纪行”活动,增强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合力。
公正司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这一年,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市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推动市“两院”联合制定出台全市民事诉讼监督衔接工作指引,促进检察监督渠道进一步畅通、类案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商事审判执行和法律服务工作等上年度监督议题进行跟踪监督,进一步推进商事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和法律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与市纪委监委联合出台人大监督与纪委监委专责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方案,增强监督合力。认真做好群众信访接待和处理工作,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30余人次,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在保障代表履职中激发人大活力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人大作用发挥在代表、活力展现看代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为代表服务意识,不断在建机制、改方式、优服务上下功夫,让代表更有参与感、归属感、获得感。
——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举办市六届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增强代表依法履职能力。精心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围绕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高质量发展、开发区主导产业培育、乡村产业振兴等,组织住我市的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深化“两个联系”,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走访联系代表活动,征求意见建议37条,并及时交办落实。
——提升议案建议办理质量。紧扣内容高质量,完善代表议案建议提出前的沟通协调机制,召开省、市人大代表议案工作座谈会,谋划一批站位高、落点准、对策实的高质量议案建议。紧扣办理高质量,建立健全集中交办、重点督办、跟踪落实、结果反馈的闭环办理机制。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交办的2件代表议案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187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理并答复代表。
——完善民意表达平台载体。坚持在立法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好用好2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邀请立法专家顾问参与地方立法,征集法规修改意见建议1033条,最大程度凝聚立法共识。规范打造代表履职阵地,推进554个代表“家室站点”提档升级。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民声呼应”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构建“代表来提、政府来办、人大来督、群众来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调研,指导支持县乡人大稳步实施、科学推进。
回首方知行渐远,登高振奋再向前。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在打造“三地一区”上展现新作为,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落实新举措,在推进法治六安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不断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记者 黄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