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山好水魅力六安>详细内容

一方小戏台,奏响乡村文化振兴“惠民曲”

编辑:吕梁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1-22 09:00:48 【字体: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筑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通过“送戏进万村”,将优质文化资源精准投放到乡村基层,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切实感受到文化发展带来的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聚焦民意“定旋律”,演绎多彩“新乐章”

  戏好不好看,观众说了算。

  为了让“送戏进万村”真正送到群众心坎上,我市实行“群众点单、政府送戏”的菜单式服务,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金安区深入乡镇,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发现中老年群众对庐剧情有独钟,而年轻人则希望能看到一些融合现代元素的戏曲表演。在规划演出时,从《天仙配》《夫妻观灯》等传统黄梅戏名段,到《仁义状元》《墙头记》等经典庐剧剧目,再到结合现实编排的《扫黑除恶保平安》《美丽乡村我的家》等节目,把文化惠民的“遥控器”递到村民手中,对演出剧目、演出形式进行个性化调配,确保每场演出都能吸引观众、打动人心。

  精调资源“巧布局”,呈上绝妙“拿手戏”

  科学谋划布局,创新演出模式。

  一方面,我市严格规范招标采购流程,压实属地责任,指导各县区成立“送戏进万村”活动工作专班,采用综合评分法等方式确定中标供应商,通过严格评审,全市7个县区共有23家院团中标,为演出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演出计划。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节奏,巧妙避开农忙时节,将演出集中在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以及农闲时段。打破传统“一村一场戏”模式,将人口较少、距离相近的行政村合并演出。

  舒城县还试点将部分送戏演出交由乡镇,乡镇直接安排有资质的院团在春节期间提前开演,解决了春节期间“人多戏少”的局面。

  广辟蹊径“拓声场”,高唱品牌“出圈歌”

  互联网时代,我市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送戏进万村”活动。

  线上,借助“两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演出预告、精彩剧照、演员风采等内容,动员抖音达人、群众和游客围绕“村晚”活动,记录“村晚”精彩瞬间,部分演出团队同步开启线上直播,让无法到现场的观众也能同步观看。线下,通过乡村广播、宣传栏、横幅标语等传统方式,提前将演出信息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霍邱县各乡镇利用文化宣传车,定时播报近期送戏的时间、地点、剧目等信息,让村民在田间地头就能知晓活动相关信息。同时,在村委会、集市等人流密集处张贴色彩鲜艳的海报,吸引过往群众的目光,扩大社会知晓度。

  多元“送戏+”赋能,雕琢地域“金名片”

  为了让“送戏进万村”活动更具吸引力、辐射力,我市大胆创新“1+N”模式推动“送戏”与农文旅一体发展,“1+N”即1场送戏主题演出和N个特色活动,一方面,结合“四季村晚”、农耕文化节、传统节庆、乡村旅游旺季等时机,融入非遗等民俗文化,加大“送戏”主题演出频次。叠加农产品展销、电商产品直播推介、企业招聘等“N”个特色活动,扩大“送戏进万村”品牌影响力。

  另一方面,我市做好结合文章,开展送戏进乡村(社区)、进景区、进商业综合体、进工业园区、进军营、进校园、进敬老院等“七进”活动。在金安区大别山风情谷旅游旺季,专业院团在“花戏楼”带来精彩的非遗庐剧演出。游客们在欣赏完大自然的壮美风光后,坐下来欣赏一场韵味十足的戏曲表演,感受当地浓郁的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体验。

  人才“输血”强筋骨,培育乡村“梨园才”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

  我市多措并举加强戏曲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强与教育系统联系,与市教体局联合举办全市首届青年教师才艺大赛,充分挖掘教师队伍中的文艺力量。另一方面,抓深抓实“百馆千村”文化结对,推动专业艺术院团和艺术院校等到基层教、学、帮、带。充分运用“皋城文艺课堂”“艺校”“文化特派员”等项目,邀请业内专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授课。叶集区孙岗乡综合文化站定期举办戏曲培训班,免费为基层戏曲爱好者授课。许多原本只能在台下看戏的村民,经过培训后登上了舞台,实现了从幕下观戏者到台前参与者、创造者的转变,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罗玉 汤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