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详细内容

家门口也有“星辰大海”——我市创新“融企直训”活动力促学子本地就业

编辑:吕梁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28 次 发布时间:2025-03-01 09:10:12 【字体:

a925ffad6dcc423580834968a3ca2672.jpg

  安徽雄邦压铸有限公司车间的超大型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瞬间抓住了学子们的目光。

  2月27日,六安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学生李新琪走进安徽雄邦压铸有限公司车间,压铸能力9800T的超级压铸机、超大型数控加工机床等先进设备瞬间抓住了他的目光。这是18岁的李新琪第一次真切感受家乡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原来我们六安也有这么现代化的企业。”他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春季是毕业生离校前求职的关键时期。当天,市人社局联合六安开发区人才和就业服务中心,共同开展院校毕业生“就业护航·融企直训”活动,组织六安技师学院40多名即将毕业实习的学子走进六安开发区,实地观摩先进制造业企业,沉浸式感受本地产业发展热潮,体验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市人社局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孙祖文说,以往本地毕业生与本地企业的接触多局限在招聘会上,然而,招聘会现场时间紧张,毕业生对企业的认知停留在招聘简章,企业对毕业生的了解止步于简历。“这很容易导致双方难以实现精准对接,一方面毕业生觉得本地找不到心仪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也常抱怨本地的毕业生难招。”

  为了推动本地毕业生与本地企业“双向奔赴”,自2023年起,市人社局创新推出“就业护航·融企直训”活动,通过组织学子到本地重点企业全天候深度体验,直观感受企业实力与前景,进而增强他们留在六安就业的意愿,助力供需双方精准高效对接。活动覆盖范围从最初面向六安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逐步拓展到六安各院校有意愿留下来就业的毕业生。

  “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摸清企业人才需求,受邀的学子都是依据企业需求精心筛选,力求让供需两端完美契合。”孙祖文介绍道,这项活动的意义绝非仅仅局限于提升对接“精准度”,更在于帮助学子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认知提升。同时,在这一创新模式下,也能让本地企业在“主场”充分展现自身优势,更加有效地吸引学子的目光。

  当天,学子们先后走进六安市银瑞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雄邦压铸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在六安开发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中,均是极具代表性的企业。踏入现代化的厂区,整洁的工作环境、先进的生产设备、智能的作业场景和完善的生活配套,无一不让初出校门的学子眼前一亮。

  “不仅看到了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还了解到企业生产流程、岗位要求等关键信息,让我接下来的实习就业方向更加明确。”六安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子张炎鑫的老家在河北邯郸,他感慨地说,活动让他亲眼见识到六安企业的实力,他打算留下来就业。“两家企业都很好,与我的专业很匹配,非常期待在这里找到理想的岗位。”

  为了进一步坚定学子们在六安求职就业的信心,活动还特别邀请六安市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宣讲,宣讲内容涵盖六安市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规划及产业结构布局等多个方面。参与活动的学子们表示,这让他们对当前六安发展形势和广阔前景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六安产业链发展“脉动”有了更为真切的认知。

  活动接近尾声时,学子们与企业展开互动交流,学子们拿着简历将企业招聘负责人围住,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为了便于进一步沟通对接,安徽雄邦压铸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宋蕙苹还与学子们微信“面对面建群”,她欣喜地说:“企业今年6月即将正式投产,急需新鲜血液充实员工队伍。今天的活动让我们与学子零距离对接,深入了解他们的就业诉求,对我们招揽人才很有帮助,现场一下子收到20多份简历。”

  “开展‘就业护航·融企直训’行动,将静态的招聘场景转变为动态的职场体验,搭建起了本地毕业生和本地企业相互了解、增进沟通的对接平台。”孙祖文表示,自2023年以来,全市已累计举办“就业护航·融企直训”活动65场,吸引1922名毕业生参加,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03人,取得了积极成效。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要素。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吸引广大学子选择六安就业筑梦,我市除常态化开展“就业护航·融企直训”等特色活动,搭建供需精准对接平台外,在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政策吸引力等方面也下足功夫,全方位、多维度促进本地毕业生“就在六安”。

  以六安开发区为例,该区已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等六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推进人才培养与园区需求双向互动的合力。同时,在助企引才政策上,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诚意,例如,对院校推荐毕业生到园区就业达到30人以上的给予奖补。“2024年以来,园区企业留用本地职业院校毕业生约有400名。”该区人才和就业服务中心主管李慧说。

  “这次活动是2025年的第一场,接下来将抓住毕业生离校前后求职就业关键期,将活动拓展到本地所有院校,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扎根六安就业。”孙祖文表示,今后人社部门还将进一步创新就业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全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有机融合。“希望更多的本地学子看见家门口的‘星辰大海’,在本地企业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记者 储勇/文 袁洁/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