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内容

一颗螺栓里的“中国力量”

编辑:吕梁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31 09:01:00 【字体:

  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长江紧固件有限责任公司的一颗颗看似不起眼的螺栓,正以无声的力量完成巨力托举:从广州“小蛮腰”的巍峨身姿,到川藏线、跨黄河大桥上的钢铁长龙;从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的璀璨灯火,到南极罗斯海科考站的风雪征程。每一颗微小却关键的螺栓精准旋紧,都在履行着最朴素的使命——稳住结构、贯通旅程,赋予机械走向世界的底气。

  国家队严选:一颗螺栓的极致锤炼

  走进安徽长江紧固件有限责任公司的螺栓生产车间,生产的热浪此起彼伏。一颗颗身高40-500毫米不等,重80-2000克的看似普通的螺栓,都来自“国家队严选”。

  在南极罗斯海科考站,7万多颗这样的螺栓正默默承载着钢结构的重量,抵御着极地的严寒与风雪。

  “2024年初,罗斯海新站建设者使用的7.38万套高强螺栓,就是由我们长江紧固件生产的长紧牌耐候抗延迟断裂高强螺栓,这也是长紧牌螺栓首次在南极极寒项目中得到应用。”安徽长江紧固件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经理马秀东介绍,长江紧固件生产的耐候性高强螺栓,以特种合金棒材为原材料,经过热处理、锻造、机加工、表面处理、无损检测、理化分析、功能测试等近30道工序锤炼,可以做到近百年不断裂、不生锈。“普通螺栓在-60℃的极寒中会变得脆弱,而长江紧固件研发的耐候抗延迟断裂高强螺栓,却能保持60-70J的冲击韧性,所以能被选中成为极地工程的‘守护者’”。

  除了南极罗斯海科考站,长江紧固件生产的螺栓近期还参与到了川藏线和跨黄河大桥建设中。被国家队严选的背后,是公司一以贯之的创新和研发精神:对每一颗螺栓的精益求精,对每一处细节的严苛把控。

  “传统工艺采用酸洗磷化,容易导致氢脆断裂,而我们创新采用无酸-电解磷化拉丝工艺,彻底避免了这一问题。”公司技术研发部研发工程师张欢欢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毕业于燕山大学,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每天的工作便是负责螺栓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他指着眼前这些乌黑锃亮的螺栓告诉记者,目前公司运用的“温打”成型工艺,既避免了冷打工艺的裂纹风险,又确保了尺寸精度。

  “耐候螺栓在国外其实早有先例,但是能同时具备高耐候性能和抗延迟断裂性能的基本没有。”张欢欢拿起一颗乌黑锃亮的螺栓,“我们研发的这个产品填补了国内耐候产品的空白,甚至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

  在长江紧固件轰鸣的生产车间内,刚出炉的螺栓带着灼人的余温,每天,有近15万件螺栓从这里新鲜出炉,然后销往全球各地,其中70%的产品用于钢构建筑。

  小物大为:中国制造的“隐形冠军”

  从沙特吉达机场到肯尼亚塔兰塔体育场,从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到中国国家图书馆,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到广州新电视塔“小蛮腰”,从张家口奥体中心到港珠澳大桥,从南海垃圾焚烧发电厂到桑园子黄河特大桥……如今,长江紧固件的“小螺栓”遍布全球,与业内30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无数“超级工程”的“隐形支柱”。

  在该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一盘百米长的特种合金棒材被数控冷镦机“吞入”,短短10分钟后,生产线便“吐”出2000多颗锃亮的高强度螺栓。

  “我们全年产量可达2.5万吨,拥有自主实验室,可完成从常规检验到理化性能检测的全流程质量控制。”该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监李亮亮介绍。

  作为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长江紧固件深耕高强度紧固件领域20年,年产值达2.5亿元,近年来,先后斩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其产品更被中国金属结构行业协会评定为行业推荐产品。目前,公司已拥有5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项,自主研发的耐候高强螺栓、抗延迟断裂螺栓、防松螺栓等产品,正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公司正致力于钢结构用高强螺栓配套表面处理技术的研发。”李亮亮表示,目前该类螺栓通常采用发黑或磷皂化工艺提供一定的润滑和防腐能力。但在实际施工中,螺栓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蚀,导致承载力下降,同时表面润滑效果难以持久,易出现拧紧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联合国内高校、涂料企业及施工单位,共同研发一种新型涂层,以取代现有工艺。该涂层不仅润滑性能可调,确保螺栓适度拧紧,施工后修复简便,且具备更强的防腐能力。

  走向世界:中国螺栓的全球征程

  近年来,除了参与“国家队”建设,长江紧固件的海外征程也陆续启航:沙特阿美体育场的欧标高强螺栓、菲律宾BDO Corporate Center的美标螺栓、尼日利亚钢平台项目的欧标热镀锌螺栓……

  “我们的海外事业部正积极携手国内大型钢结构企业,将中国螺栓推向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市场。”马秀东告诉记者,螺栓虽小,学问却大。在钢结构高强度紧固件的研发中,需综合考量材料热处理、金属塑性成形等关键工艺,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设计。海外产品开发初期,面临语言、技术等挑战,海外事务部积极与客户建立联系,安排专人调研市场,拜访当地钢构公司获取需求信息,带回产品样本,分析其与国标产品的差异。“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技术团队采用国内匹配性特种钢材替代外标产品,修改生产模具,优化工艺流程,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不断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扎根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我们还要继续淬炼技术,打磨产品,而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征途中,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谈及未来,公司执行总经理马秀东眼神坚定而热切。他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对接国际认证体系,开发俄标、日标、美标产品。“目标很简单——将中国制造的螺栓推向更大的市场。”(记者 谢菊莲 宋金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