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们深知教育的种种甘苦。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按教育规律办事,只要把教育当成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事业,只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只要方法得当,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好在皋城中学为我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了一个创新的氛围,以她对教育的爱和包容、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带领老师们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首先,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安排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培训,我曾在那里听过一个寓言故事《老虎办学》。正赶上《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老虎痛下决心,拿出全部积蓄兴办森林动物学校。老虎校长的培养目标是:把你的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兴办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鸭子要转学,老虎很惊讶,询问原因。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第二个转学的是老鹰。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森林动物学校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启示是“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正视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培养,发展成为学生的强势智慧。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在与未来,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
其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学讲究情感互动,尊重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选择的机会,用真情去抚慰、维护他们纯洁的感情。尊重学生的情感,就必须落实在课堂上。如沐春风的课堂才是尊重情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老师,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这就是一种和谐的师生情感。和谐中的孩子就能充分感受并享受成长的美好和喜悦。
再者,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在美国乡下,有一个公认的坏男孩。有一天,男孩的父亲把继母领来了家。父亲告诉继母:“请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孩子,说不定他会往你的身上扔石头。”可是继母微笑着走向男孩,托起他的下巴,注视着他,回头对男孩的父亲说:“你错了,他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听到这话,男孩几乎落下眼泪来。他与继母建立起了友谊。14岁那年,继母给男孩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对男孩说:“你会成为一个作家。”男孩为继母的鼓励所感动,奋发努力,后来成为作家和富豪。他就是卡耐基。在继母的关怀、信任、鼓励下,卡耐基的潜能被彻底激发出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因为教育工作需要像农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需要尊重差异,灌输情感。而不是像工厂那样生产统一规格、统一型号的产品。也许我们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就能够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长项,帮孩子克服弱点,把孩子带到阳光地带。
当然,成功的学生教育,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实现。我知道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去爱。我们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希望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是健康的、积极的、有担当的。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的理解是,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个性品德,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才,也是在踏踏实实践行着中国梦!(六安皋城中学 韦昌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