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视线>详细内容

从太守扬震“拒金”说开去……

作者:袁远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09 16:52:54 浏览次数: 【字体:

 据史料载:东汉时,杨震在任莱阳太守时,有一天晚上,某县令私送十金给他,并声称:在这夜深人静之时,此事绝不会有人知道,央求太守杨震可以放心收下。未料想,杨震当场严辞拒绝:“这件事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没有知道的?!”县令听罢,只好携金悻悻而归……
    这则史实虽然短小精悍,读来却使人振聋发聩,且十分发人深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在以谋求效益最大化和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如果不能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律,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有一点点侥幸心理、错误的攀比心理和及时享乐思想,久而久之,就会在不经意之中淡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丧失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会突破精神防线、不明是非曲直,从而渐渐跌入贪图金钱美色等腐败堕落的泥淖之中。
    平心而论,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GDP也已经位居全世界的第二位,综合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毋庸讳言:如今,西方的一些腐朽没落的东西,却被我们的少数干部“奉若神灵”;甚而使某些原先在国内遭人唾弃、几近绝迹的消极腐败的现象,在近些年来竟又死灰复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之后的陈克杰、王怀忠等贪腐者之流,他们在走向贪腐变质之前,恐怕无一不抱着侥幸心理,自认为做的非常巧妙、隐密,无人知晓。然而,欲壑难填,贪腐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如洪水猛兽般的一泄千里。最后,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一败涂地。确如陈毅元帅诗云:“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车之鉴,足以为训。
    面对我国当前一些领域内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俗话说“疾风知劲草”,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作为一名执政党的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的考验,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党性觉悟,自觉做到防微杜渐、严以律已、廉洁奉公,的确是我们每一位同志、特别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
    读史可以明理。北宋时候的包拯就因其“两袖清风”,才能有“一身正气”,才敢于不畏权贵,辅善惩恶,才能够大堂上“明镜高悬”、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宁愿辞官不做,也得为民做主“怒铡陈世美”——包拯以其自身的高风亮节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佳话。唐太宗之所以在封建帝王中被人们称为“人龙帝范”,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不仅在于他自身具有治国的雄才大略、善于克己纳谏、从善如流,而且在于他始终不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训诫,更在于他能够善于审察、选拔和使用人才。他说“用人得失,所系非轻”,“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他明确规定提拔官员的标准为:一是德、二是才,三是“影行”。所谓“影行”,就是看其实际表现和民众反映,即人们俗称的“官声政绩。”可见他把“德”作为政治标准,且列为官员被“提拔”、被“重用”的条件之首位。这种用人准则,就是在今天看来,也仍不失其积极的意义。
    记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生前在谈领导班子配备问题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新《党章》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事实确是如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够及时、准确地在全党、全国上下得以贯彻、落实,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之所以能以最大限度的惠及祖国的山山水水、惠及千家万户,就是因为我们的党和国家拥有数以万计忠诚、可靠、思想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
    “丹青难写是精神”。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他婉拒了省委领导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义务种树。从捡果核、育树苗,到苗木成材,杨善洲呕心沥血,奋战了20多个春秋。到了2009年4月,他无偿移交给家乡人民的是占地7.2万亩的大亮山林场,其中5.8万亩华山松已经有3万亩郁闭成林。据最低价估算,单单其经济价值就已超过3亿元,而他自己却分文不取……而更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是,在新时期,就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像杨善洲这样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好党员、好干部,比如援藏干部孔繁森、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当代雷锋”郭明义、“草原沙漠寻甘泉”的李国安团长、“全国劳模”周世友……一个党员,就应该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个党员干部,更应该是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征途上的一个行为标杆!
    “贪念一丝,万劫不反”;“素淡明志,奢逸丧节”;“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一切的一切,恰恰是那些沉湎于以权谋私、玩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者所无法理解的。
曾记否?为了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并巩固新政权,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中国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曾记否?为了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小平同志曾多次要求“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曾记否?面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应对严峻的国际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论断,鲜明地作为党在新时期的总纲领,郑重地写入党的章程之中;曾记否?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上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并反复要求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刚一亮相,就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反腐败、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坚定决心。在反腐败斗争中,全党“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从自己做起,深入基层时个个率先垂范,轻车简从;同时,号召全党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现已初见成效,开启了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崭新局面,使全党、全国人民耳目一新,并为之一振。
人们常说,读史可鉴未来。走笔至此,笔者忽又想起清代素有“天下第一清官”之誉的江苏督抚张清恪的故事来。他曾在自家的门庭前“悬檄拒贿”,以抒发自己磊落清廉的襟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八个“一”字,使张督抚廉洁自律的形象跃然纸上。笔者进而思之: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吏尚能有上述之言行,而作为一名在党旗下曾经庄严宣誓的真正的共产党人,如果能自觉地加强理论修养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时时处处多一点敬畏之心,不忘自重、自警、自省与自律,彻底克服侥幸心理、错误的攀比意识和及时享乐思想,自觉筑牢防腐防变的心理篱笆,那么,要做到“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其“难”又在何处呢?
       (作者单位:六安市轻工中学  许光金)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