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直接责任人,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核心,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榜样和领路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确实不易。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热爱这一工作,把这一岗位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因为班主任工作意味着更多的奉献、更多的付出,物质方面的回报非常少。但却会赢得更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尊重,会给你的人生留下许许多多,让你难以忘怀的回忆。今年我担任轻工中学初一(12)班班主任,在这一年实验中令我感受颇深。在此总结有一下几点:
精心培养,大胆使用班干部
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事务繁忙。怎样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研究备课,研究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学困生?我认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许多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既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自己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这需要班主任培养小干部,对班级管理做好指导。如班长的统领和协调检查;卫生委员的值日安排、检查;学习委员每天的早读、课外作业的收交;体育委员的眼保健操检查;文艺委员的活动安排检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等。把班级的诸项事务,与学生协商,实行自愿承包,责任到人。并有责任人自己制定出检查标准,班委会通过执行。一个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集体工作。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学生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一般地说,一批好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反之亦然。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认真选拔。班干部不是校领导封的,也不是班主任赐予的,更不是终身制的,而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所以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发现和选拔干部。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
(二)加强教育。即使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学生当了干部,也应当严格要求,加强教育。特别是教育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懂得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获得同学的信任,要具有号召力。教育他们密切联系同学,平等待人,懂得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才有资格代表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戴。做好小干部的指导。班主任每周至少要开一次班委会,对每周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多鼓励,多指导。出现问题及时开。还要注意,每学年要进行班干部轮换,至少换三分之一。其他班干部任职时间,无特殊情况,不要超过两学年。要做好轮换下来的班干部的思想工作,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班里实行红蓝两队,轮换下来的班干部作为蓝队,负责监督;还可以每月拿出一周的时间,让蓝队的干部工作,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
(三)放手使用和锻炼。要信任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在一个班集体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总是让一部分人去管理、支配另一部分人的情况;要通过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带动所有集体成员积极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集体的荣辱和个人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特别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群体中新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在一个班集体里,可以成为班干部的积极分子越多,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就越大,集体的发展水平就越高。
差生、问题生的转化——宽容
学校是一块特殊的文化园地,特别是初中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差生自卑心理严重,由于底子差,他们不愿学,上课无精打采,也不愿和老师谈心,见了老师躲得远远的。今年我班就有很多自闭性的学生,他们连上课回答问题都不敢。为此,我从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入手,增加他们闪光点的“曝光率”,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爱。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事件一:罗浩同学在老师面前连声音也发不出,写字特慢。期末考试有五科没答完卷。我给他父母打电话,让他们帮忙督促写字的速度。我则天天亲自检查他写作业的时间。同学们看到我对罗浩的帮助,大家也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事件二:卢保昌同学在小学就是出名的问题生,有一次,因为母亲的管教,他居然从二楼跳下去。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尽量地忽视他的毛病,反而在班上夸大他的优点,更让他吃惊的是我不向他父母告状。以至于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不用大家说,他自己就感到害羞。因为班主任的爱,班级差生没有受到嘲笑;因为同学们的帮助,差生没有自暴自弃。没有了嘲笑,他们对自己有了信任。有了自信,他们的成绩一步步提高了。现在,我们班上问题生不见了,差生的数量也是全年级最少的。没有了差生、问题生的烦恼,你说班主任还能发火吗?
对后进生的转化,严管严教固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对后进生的某些方面采取适当的宽容,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和关心。宽容并非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相反,宽容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是一种对后进生的包容。那么,班主任应在哪些方面宽容后进生呢?
1.宽容后进生的对抗情绪
由于后进生长期受压抑,缺少温暖,好像周围的人和事总与自己过不去,很容易导致偏激情绪。在开始阶段有些后进生甚至会出现暴力倾向。当老师找其谈话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当面顶撞老师,表现极为不满;二是表情冷漠,沉默不语,表现出极强的对抗情绪。这时,班主任必须冷静,善于疏导,给予宽容。可以中断谈话或者巧妙地变换话题,这样做既可缓和气氛,又可了解其内心世界。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要让人讲话,得首选让人相信你的话,切忌针锋相对,居高临下,以势压人。戴帽子、打棍子,甚至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只能恶化师生关系,轻则争吵,重则发生冲突,把后进生推向教育的对立面,于今后的转化工作不利。
2.宽容后进生的反复表现
容易反复是后进生的一大特点。后进生的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彻底改掉并不容易,也不现实。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要相信后进生一定能教好,要意识到后进生的反复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反复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因此,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我们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不要因为他有了进步就松懈下来,或者因为反复而失去信心。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应该认真同他总结成绩,尽可能地挖掘他的闪光点,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入了解后进生反复的原因,给后进生注入新的前进的动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次受人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这种心理会使人产生动力,催人奋发,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有了情感上的碰撞,后进生从心理上便接受了我们的教育,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同时,因为后进生往往能力不足,自信心不强,加上长期积聚的惯性,他们往往表现出言行不符,出尔反尔,甚至是感而不化,教而不改的情况。因此,转化后进生,还必须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能运用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唯物辩证观点看待后进生,相信后进生能够改好。
3.宽容对待后进生的学业成绩
宽容对待后进生的学业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我们对他的学业成绩自然不能要求过高,否则欲速则不达,容易伤害自尊心,打击其自信心,产生反效果、负效应。班主任不要老是拿尖子生与后进生的成绩作比较,甚至在班上评头论足、冷嘲热讽。讥讽和挖苦,只能加深后进生的自卑感以及妒忌心理。班主任也不能专门表扬奖励优秀生,使后进生对奖励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望而生畏。后进生自己和自己比,进步了,就可以获奖。一个高明的老师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发掘学生的优点、发现优点更大力加以赞扬肯定。从而使后进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赞扬肯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激发其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我们应创设更多这样的机会。 (六安市轻工中学 陈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