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视线>详细内容

烙画的艺术魅力

作者:徐缓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8-02 12:30:12 浏览次数: 【字体:

 烙画的艺术魅力
    ---初访龙盛画苑
    本报记者  徐缓
  7月24日,炎炎夏日焦烤着皋城,亮白的阳光直刺万物,虽然在锦绣华府华辰苑浓郁的树荫下下车,记者依然感受着骄阳的炙烤。而在工作室里专心烙画的胡刚画师和他的徒弟吴其鹏汗水直滴,十几分钟烙出一片竹叶---正在薄薄的木板上烙绘郑板桥的《清竹》。
  一向感受着中国画的写意和西洋画的写实,而在欣赏烙画的时候,更多地惊诧于烙画的古典和厚实。
  观赏着近期创作的作品,听胡刚画师介绍说,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 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还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使传统烙花艺术锦上添花。所以,可以根据创作主题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考虑,或者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风格;或者重彩填色,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你看,这幅《春意图》,清丽的仕女逗弄着鸟雀,墙上一把琵琶,身旁一盘围棋,素描式而立体感很强,我们用比较细腻的材质,稍加着彩,华而不妖,丽而不炫!给人古朴典雅之感。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看到胡老师在宣纸上烙画,惊讶不已。如此高温的烙铁在纸质的材料上作画,何其难呀!胡老师笑言,以前仅限于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上烙绘,画面上自然产生凸凹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在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门艺术形式。竹木材质较硬且厚实,所以烙制较易控制。宣纸和丝绢较薄,但却不失烙画本身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胡刚老师拿出一幅画稿,由于温度过高,手法过重,宣纸变焦而破,只有废弃;而温度过低又烙不上痕迹。况且还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使丝绢烙画、宣纸烙画成为烙画中的精品。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烙画艺术,它都需要艺术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美的感受和认知的能力。北宋中期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集》中写到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诵。我们的烙画作品,也不乏含有强烈感受美的艺术作品,只是烙画作品大部分不留艺术家的名字,只有作品的名字,如《富贵吉祥》、《国色天香》、《竹报平安》等,一些作品是临摹品或者根据文学故事创作的,如《清明上河图》、《红楼十二钗》、《山河万里图》等。烙画的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名字通俗易懂。所有从事绘画的人都要对美的规律进行研究学习,对表达美的技巧进行严格持续的训练。胡刚画师2001年踏上美术之路,2005年开始专攻烙画,在合肥、深圳等地发展,看到如今的六安在烙画领域还是空白,而且,六安的城市发展迅速,人民群众的文化底蕴浓厚,就产生了在此创业的想法,今年4月“龙盛画苑”诞生了!在创作了一批山水、人物等传统经典作品后,近期,感念吴邦国委员长视察六安,情系革命老区,花半月时间,依照新闻图片,创作出《农家情》烙画。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