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家家”到区角游戏
从“过家家”到区角游戏
大别山晨刊小记者特聘辅导员 吕晶晶
“这个烧烤多少钱一串啊?”我笑着举着一串纸做的肉串笑道。
对面的烤肉摊却是小的有趣,不到一米高的“烧烤台”上,用花花绿绿的手工纸剪成“烧烤摊”三个漂亮的艺术字,虽然小,可是各式各样的“烧烤”却不少,虽然都是彩纸做的,却真是称得上惟妙惟肖,连烧烤炉里的炭火也用锡纸模仿了出来。摊位后露着两颗小虎牙的小男孩乐呵呵地举着一串串“烧烤”在“烧烤炉”上像模像样地忙乎着,脖子上挂着硕大的“大厨”工作卡。
听见我问话,孩子伸出一根手指:“一块钱,只要一块钱哦!”小虎牙笑得漏风。
“我多买几串呢?”同行的老师也问道。
“一块钱,都只要一块钱哦!”“大厨”极热情地招揽生意,我乐极了,将手中的一片玩具雪花递给他,小虎牙大厨迅速而熟练地将“烧烤”递给我,“不好吃不要钱哦,好再来哦!”那乐呵呵招揽生意的模样让我们忍俊不禁。
这是发生在锦绣华府幼儿园举行的中班区角游戏中的一幕,这里正是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幼儿园“区角游戏”交流活动现场。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和参与区角游戏。
什么是区角游戏呢?在参与和观摩之前,我也很疑惑,在交流会上我才找到了答案,简单来说就是区域和角色游戏,儿童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教室里的各种活动区域和各式各样的道具进行的特定游戏,角色游戏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一班的教室里,我体验了“小医生”“小护士”周到的诊治;孩子们开办的“娱乐城”里,主打娱乐是自制的小小乒乓球台,我用一片玩具雪花换来“娱乐”一把的机会时,因笨手笨脚而输得惨不忍睹,被孩子们笑话了;用水彩笔和硬纸板DIY“青花瓷”的小朋友们更是想象力和经营力都不容小觑,所有的小摊位里就数他们生意好。
在小班教室的一角,一群孩子围着“小鱼塘”坐了一圈,兴致勃勃地钓鱼。鱼塘里,五彩的鱼儿活灵活现,塑料小鱼竿在小朋友的灵动操作下,让纸做的小鱼不断咬钩!在每一个班的教室里,我都见到了一个极其有趣的“宝宝银行”,他们每个人的包包里都有着一本可爱的小存折!
这一切是不是很熟悉?孩子们的区角游戏让我想起了20年前小时候我最喜爱的“过家家”。
20年前的幼儿园,虽然没有如今幼儿园里那么多的玩具和道具,没有那么多专业幼教的老师,不过那时候的我,似乎生活中只有游戏,“过家家”就是我最爱的游戏之一。那时候我最憧憬的职业是家电修理工和百货商店的糖果售货员,因为在我的心里,家电修理工不愁看不到电视,糖果售货员可以有吃不完的“大白兔”。过家家游戏里最受欢迎的角色是解放军战士,男孩子们拿着拖把扫把充当冲锋枪,生活里的一切日常事物似乎都成为我们“过家家”的道具。
今天在这里看到幼儿园宝贝们这些久违的游戏、久违的欢乐,我真是既有些惊讶,也有些欢喜,还有一丝丝的担忧。
惊讶的是这么多年了,作为教师,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过家家”的大名叫区域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有种当年我们觉得幼稚的故友突然被正名的感觉,仿佛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欢喜的是现在孩子们的活泼成熟见识广泛,欢喜的是小朋友们游戏里得到的如此欢乐与开心。宝贝们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职业似乎都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不像20年前的我那样,全凭着想象去玩着过家家。孩子们可以很习惯地使用银行;可以很熟练地扮演各种商人招揽客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医生是诊断的,护士是扎针输液的。也许,社会发展进步了,小朋友接触的信息也多了,他们把自己的游戏变成了一个有着儿童思维的小社会,可爱又不失真实,这样的孩子让我对未来充满希冀和信心。
那一丝丝的担忧却也是真实的,孩子们的所有游戏似乎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20年前,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过家家的内容似乎有些荒诞不经,完全来自想象。在没有老师和理论的引导下,过家家的内容可以无限地想象和扩展,如我那时候扮演过的月球上种地的农民。如果让区角游戏里多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呢?把区角游戏的创造权和主动权都交给孩子们吧,也许,会给教师制作道具造成一定的难度,但更可能的是会另有一番惊喜呢!孩子们也是非常有创造力的。
在游戏里,我可以看见这些幼儿园小朋友们无限的欢喜,突然间觉得这样才是学龄前孩子们正常的主流生活吧?当繁重的学业从小学蔓延到幼儿园时,孩子们的游戏被忽视了,孩子们的欢乐在哪里呢?在今天这样的区角游戏里,在今天全市幼儿园老师们关于区角游戏的交流和讨论里,我似乎又看到了20年前过家家的欢乐时光。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孩子们欢乐的源泉都是相似的,而守护孩子们的欢乐不正是需要我们这些曾经在“过家家”里得到无限欢乐的大人们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