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娟
一直躲着媒体、不愿意曝光的“大眼睛”苏明娟如今已经升级当妈妈了,女儿刚满8个月,她的丈夫也并非网传的美籍华人,而是自己的高中校友。
30岁的苏明娟坦言,闪光灯下的生活曾让她觉得很累。如今,她过着平淡但幸福的生活,并一直坚持捐款、回报社会。
爱人并非美籍华人
2010年,有网友爆料,苏明娟已经结婚,丈夫是一位美籍华人,并称其是在担任北京奥运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形象大使期间结识的。对此,苏明娟给予了否认。
“怎么可能呢?我老公的同事和同学都笑他,你什么时候加入美国国籍了,我们都不知道。”苏明娟说,她爱人看到这则消息后只是一笑而过,“说爱人是美籍华人,可能给人感觉有点拜金、崇洋媚外的感觉。”但当时,苏明娟并没有站出来回应这些不实传闻。
苏明娟告诉记者,她爱人其实就是金寨人,是她的高中校友,“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就认识了,到大学以后才谈的,当时我在合肥,他在外地上学,工作以后他就回合肥了。”
去年夏天,苏明娟和爱人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现在,女儿“小宝”已经8个月大。苏明娟还给记者看了她手机上的宝宝百日照,“小眼睛、单眼皮,遗传了他爸的眼睛。”
“父亲的面馆生意不是很好,几年前就不做了。家里板栗的收成不稳定。”苏明娟说,父母在南京打工几年了,生活一切正常。
虽然不愿活在光环下,但苏明娟对“大眼睛”照片的拍摄者、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依然心怀感恩。“我和解海龙老师还一直保持联系。我生小宝宝,阿姨(谢海龙夫人)还包了红包,祝宝宝出生快乐。过年过节都会打电话。我对他很感激,他60多岁了,像父亲一样慈爱。”
“很幸福,现在的生活就是很平淡的。一下班就带小孩,跟朋友聚会,女同学也都是妈妈级的,都在交流育儿经。”苏明娟说,过几天,妈妈就要来合肥帮忙带“小宝”了。
曾一度害怕面对媒体
3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苏明娟的工作地,位于合肥市的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大楼。苏明娟目前在档案中心工作,和几名同事共用一间办公室。
2005年9月,苏明娟经过笔试、面试,考入工行安徽省分行。苏明娟说,她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
1991年,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让中国人记住了那双大眼睛。作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的遭遇被人称为“一张照片改变命运”。
“走在外面经常被认出来,回趟家都有一大群人跟着。”苏明娟说,有好几年,她看到相机、摄像机就想躲,“压力太大了,感觉有一种束缚。”
上高中的时候,是她最排斥媒体的时期。“面临高考,我自己的压力已经很大,媒体来访无形中给我的压力更大,每天都睡不好觉。”从那时候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她刻意远离媒体。
几年前,网上出现一张苏明娟穿裙子、戴发箍的靓丽白领照,很多人看到照片都说,“大眼睛”变时尚了。苏明娟告诉记者,那张所谓的“白领照”是2007年接受一份时尚杂志专访时拍摄的。“那个时候已经上班了,算是最近的一次媒体专访了。”
虽然极力做回普通人,但特殊的身份至今仍然影响着她,“大家都认识你,会对你品头论足,对你要求也很严。现在在办公室,我的自我要求也比别人更严,有一点小差错都不允许。”
会把希望传递下去
“我肯定是幸运的。”苏明娟说,她一刻也没有忘记“希望工程”和社会对她的帮助。因为那张照片,因为大家的帮助,她改变了面临辍学的困境,这些年自己也很努力,“好像有一种使命推动我前进。”
从上初中开始,苏明娟和父母就会在学费、生活费有保证的情况下,把多余的社会捐款捐出去。“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把收到的900元捐款转给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大学刚开学一个多月,苏明娟便提出停止“希望工程”捐助的请求,通过勤工俭学挣生活费。为此,她还当过售楼员。当时有人议论:“苏明娟怎么跑去当售楼小姐啊!”“你被人利用了,商家在拿你做宣传。”但是苏明娟说,售楼员是很正常的工作,靠劳动吃饭,“当时在售楼部没有做过任何的商业宣传,不是正式员工,也没有业绩任务,就是做一些接待、介绍的工作。”
苏明娟还组织同学到金寨进行义务支教。得知当地一个贫困的小女孩面临辍学时,苏明娟主动要求资助她,“那个女孩是我一对一捐助的第一个孩子。”
上班后,苏明娟把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并且每年都会捐款。“我给自己定的要求就是每年都捐款一千块钱,前几年一直捐助一个姓汪的孩子,上班以后又捐助了其他孩子。”苏明娟说,她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会把爱心一直传递下去,“今后的日子,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到乡下的学校看一看、走一走,告诉这些孩子每个人都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