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六安新闻网 “六安名人馆”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 >当代名人>详细内容

认识逻辑学的开创者——张盛彬教授

来源:皖西学院网 发布时间:2013-11-04 09:15:40 浏览次数: 【字体:

马启俊    兰  天


    张盛彬教授是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退休教授,已经八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张教授一生在科研的道路上奋力跋涉,在逻辑学的王国里勤奋耕耘,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智慧的硕果,是皖西学院教学科研领域里首屈一指的好老师。2008年9月,凝聚他一生心血的《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也因此而成为逻辑学领域里一门新的学科的开创者。回顾张教授的治学道路,可以用坚毅执着、不断思索、勇于创新、收获丰硕来概括。


    张教授是金寨县白塔畈人,生于1932年。1950年春,年仅18岁,只读了一学期高中的他,来到邻乡小学报到,开始了他近50年的教学生涯,并一路从小学、中学教到大学,从普通教师成为知名学者,60年来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教学和治学之路。
    1951年秋,他当上了小学校长。1956年,在六安县总工会工人夜校教书的他考入了合肥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接受高等教育。196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现为淮南师范学院)教文学概论课,他也由一位小学教师变成了大学教师。1960年,淮南师专下马,他改教中师语文,期间遇到了论说文的难题,促使他自学逻辑学,开始了一生对逻辑学的挚爱、探索和创新,并最终成为逻辑学领域的拓荒者和领先者。
    1970年,淮南师专下迁到六安的舒城县,他被分配到五显中学,教了9年语文。他又由一位大学教师变成了中学教师。1973年,他接受任务,在舒城县教师集体备课会上讲“政论文教学”。他用一个暑期的时间写成了3万字的讲稿,获得了好评。最后在舒城县教育局的支持下,讲稿先是油印成一本小册子,后以《论说文的阅读与写作》为名于1978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张教授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8年,张教授带着这本书调到了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现为皖西学院)任教。
    在原来的六安师专和现在的皖西学院,张盛彬教授担任过中文系副主任和学报主编等职务,但是直到1994年退休,始终没有离开过教学第一线。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张教授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谆谆教诲,在论说文、写作学、文章学、思维学、逻辑学、哲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逻辑学领域,他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而是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提出新见解,最终建立了认识逻辑学的新学科,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张教授开始了认识逻辑学的研究。他是在1996年大肠癌手术后,学习使用电脑的。凭着为学术献身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历时20多年,三易其稿,逐字逐句敲击键盘,修改增删,最终完成了44万字的学术专著《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该书200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是一部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多方面学术价值的原创性著作,标志一个新的学科的诞生,国内多位知名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孙中原教授认为,该书“是一部原创性的逻辑专著,开辟了逻辑研究的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原哲学编辑部主任何祚榕先生在该书“序一”中称该书“是逻辑学研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彭漪涟教授在该书“序二”中则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逻辑学“无真正统一的系统著述”这一现象的结束,“作为一部开创之作……其筚路蓝缕之功,其学术引领价值和理论上、实践上的启发、激励和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准的著作,而且是一部有鲜明特色的、充分体现作者独立学术见解的学术著作。”原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科院哲学研究员刘培育则认为该书“最大的贡献是,多门学科在逻辑大旗下‘沟通、贯通、统一’了。”在望八之年,张教授以患癌之身,竟然攻克了逻辑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建立起认识逻辑学体系大厦,李达、艾思奇、金岳霖等三代哲学家、逻辑学家的理想,终于有了一个文本。这就是学术界“愚公”精神的新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培育研究员曾在《20世纪名辩与逻辑、因明的比较研究》中说道:“20世纪将名辩与逻辑、因明作比较研究且贡献较大的学者,有孙诒让、梁启超、章太炎、谭戒甫、虞愚、章士钊、沈有鼎、张盛彬八位学者。”(《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3期)将张教授与梁启超、章太炎等大师并列,真可谓盛誉和殊荣。


    张教授还出版了《文科论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一分钟思维智慧小品》(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等书籍,发表逻辑学学术论文50多篇,有9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在皖西学院,张教授因为突出的教学和科研成绩而创下了多个校内第一:第一个在国内社会科学界顶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的老师(至今校内无人成为第二个);第一个正教授;第一个省劳动模范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一个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他也成了大家公认的身边的好老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为此,2009年4月,皖西学院党委下发了《关于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向张盛彬同志学习的通知》(院党〔2009〕23号文件),皖西学院离退休党总支也发布了《关于开展向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张盛彬同志学习活动工作方案》。皖西学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专题网站、《皖西学院报》、安徽教育网都以《张盛彬:迎着夕阳写辉煌》为题进行了基层“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道。该报道中说道:“张盛彬教授是方永刚、孟二冬精神的又一个体现者,是皖西学院‘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众志成城、自强不息’校园‘映山红’精神的实践者,是我们身边生动的学习楷模和事业的丰碑。”
    张教授爱读书、爱写作;爱思考、爱质疑;爱追求、爱创新,是一位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意志坚强的学者。他曾两次罹患癌症,四次动手术,六次化疗,仍坚守理想,坚持写作,忍受病痛折磨,完成并出版了《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这部皇皇巨著。退休以后,依然笔耕不辍,经常有学术论文公开发表。2009年,他还开通了新浪博客,经常在博客上公开自己哲学、思维学、逻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年届八十的张盛彬教授,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钻研学术,创建新学科;孜孜不倦、执著于理想,收获了多个“第一”的声誉。他的人生是逻辑人生、智慧人生、真情人生和拼搏人生。如今的张教授满头鹤发,眉目慈祥,依然神采奕奕,思维清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愿我们身边的好老师张盛彬教授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再出科研新成果,再创人生新辉煌。
 

文章来源:http://ccc.wxc.edu.cn/s/14/t/219/75/24/info29988.htm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