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组 陈咸宝
2013年6月10日至17日,我有机会参加了安徽省文综卷地理学科的高考阅卷。阅卷组织单位是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负责人是院长焦华富教授。高考阅卷每天集中注意力8个小时看电脑屏幕,劳动强度很高,精神压力更大,七天的阅卷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收获很大。
一、高考阅卷的流程
现在,高考阅卷现场早已不是几年前的纸张飞舞,就好像一个整洁的网吧。当然,与网吧大不相同,阅卷现场是一幢封闭的教学楼,管理方面非常严格,没有证件绝对不允许进入,而且每人携带的包统一寄存。连水杯、矿泉水都不允许放到电脑旁边,防止损坏阅卷用的电脑。今年全省文科考卷约有21.4万份,阅卷人员有152人,主要是安师大教师、研究生和一小部分高中教师。
6月11日上午召开动员会,安徽省考试院院长郑大明作动员讲话,明确任务,端正态度,并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评卷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评卷细则,严格遵守评卷守则,严守纪律,保守秘密。评分标准注意保管,在评卷期间不准传出和外发,在规定地点评卷,严格按照评分细则给分。
动员会后,高考阅卷组进行学科培训和阅卷小组培训,同一小题的阅卷老师集中一个地点培训,讲评该题与赋分标准,各种不同表达及其赋分标准和依据等。在试评之前,试题组长和部分命题专家已经按照答案制定出评分细则,然后把初步拟定好的评分细则发给阅卷人员,由阅卷人员以此为依据对考生试卷进行试评,对已经作出的评分细则进行修订,以形成最终的评分细则,这样就可以尽最大可能使评分细则严谨合理、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既符合标准答案,又符合考生实际,还要有利于阅卷。评分细则一经制定,将作为阅卷的依据,不得随意更改,阅卷人员将按照细则进行阅卷,对于主观题来说,就形成这样的事实 “主观题客观阅”。
网上评卷实行中心组、专家组、组长(2名)和评卷员4级管理。网上阅卷系统不仅设置了合理的评分误差(每小题不同),而且具有及时发现误差并自动提请纠正和防止误差超出设定值的功能,通过这种复评机制,将评卷员个人主观感受导致的评分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有效防范和避免违规或马虎应付造成的误差。如果这名评卷员的给分偏差较为明显,组长要面对面进行辅导,看在执行评分标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同时还要对他评过的试卷进行全方位复查和纠正。
二、考试答题建议
第一,关键词句应写在显眼处
下表是2013年安徽高考地理主观题得分情况:
题号 |
34(1) |
34(2) |
35(1) |
35(2) |
35(3) |
满分 |
10 |
11 |
10 |
14 |
11 |
平均得分 |
4.09 |
2.78 |
5.39 |
7.42 |
5.18 |
难度系数 |
0.41 |
0.25 |
0.54 |
0.53 |
0.47 |
由数据可知试卷主观题难度较大,特别是第34题(自然地理部分)难度大,得分较低。
其实这两题阅卷尺度比较宽松,比如第34(1)题是让考生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考生所答很难与标准答案一样,但只要答出以下关键词即可获满分:①“低压中心”,②“高压中心”,③“等压线密集”,④“等压线稀疏”,⑤“方位”。
一般来讲,阅卷教师只能死扣评分细则,从学生答案中找出最显眼的所谓“关键词”“关键句”,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品读其完整性和逻辑性,也来不及认真地去品读,否则速度就上不去,与其他老师的吻合率就不高。因此,答案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往往是其次的,“关键词”“关键句”才是最主要的得分点。如果一个学生的答案非常完整,也很有逻辑性,层次分明,但是若答不到标答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也不会得分;反之,如果一个学生的答案不是很完整,层次也不是很清晰,然而答案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都在,相反能够得高分,可见,“关键词”最关键。比如第35(3)题,该题的合理分差是2分,只要两位阅卷老师的分差不大于2分都是有效卷。此题的关键词主要有“沼气”一词4分,“果渣”1分,“饲料”、“肥料”、“燃料”各2分共11分。根据评阅这道小题的情况来看,此题阅卷的关键是找到“沼气”一词,只要找到“沼气”该题的得分大约在8分左右,没有“沼气”得分大约只有3分。当然,层次分明,要点清晰,关键词抓得准,表述相对完整,那肯定是最优秀、得分最高的试卷。
第二、卷面要工整、字迹要清晰
虽然说阅卷过程中没有卷面分之说,但是卷面工整或潦草在阅卷过程中还是有区别的。有的会因为卷面太差使阅卷老师找不到关键词而失分;也有的答卷给2分也行,3分也行,如果卷面潦草,大多数只能得2分。有些同学不屑于这一分,感觉无所谓。可是文综有几个大题,若干小题,一题一分,那么最后算下来,就是大问题了。
第三、答题要规范
把每个题的答案写到试卷要求答的区域,平时一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把A题的答案写到B题的区域。我们在阅卷的时候,一般会很认真地给他找到。今年文综就出现个别考生把历史答案答到了地理的区域,如果是整个写过去了还好,这属于问题卷,会提交到相应的阅卷人员去阅。但偏偏有的考生,前一半是地理答案,后一半是历史答案,只好前一半给分,后一半没分了。另外,语言也要规范,一定要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和概念来回答问题,切忌用世俗或庸俗化的语言来解答。
第四、审题要仔细
很多考生审题不清,这样一来,很可能一分也得不了.比如今年第34(2)题,要求考生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结果许多考生回答的不是气象灾害,导致失分,其实,该题只要把所熟悉的气象灾害名称列举出来,里面出现“沙尘暴”一词即可得满分(3分)。
第五、避免错别字
在答题中,尽量不要出现错别字,尤其是在一些专有名词和一些关键词中,出现错别字肯定是要扣分的。?比如今年的第35(3)题,“沼气”的“沼”字错了扣1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勤动手方能少出错,提高认识水平,规范答题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练就规范,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定会在激烈的考试(尤其是高考)竞争中胜出,也会受益终生!
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做个有心的人,关注高考、研究高考;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做个有心的人,注重细节、规范答题,将会金榜题名,成为天之骄子。
(谭永胜老师编校)
(本栏目校对:束冰珠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