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 李道兵
在现在的高中课本中,存在着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本人找了几个出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光合作用》中恩格尔曼的实验
这个实验书本放在第一小节《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中,但这个实验又是第二小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一部分,这里就存在易混淆的地方。学生不清楚书本安放这个实验的意图,以致对这个实验的目的不清楚,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而当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之后,我们知道氧气的产生在1785年就探究清楚了,而恩格尔曼做的实验时间是1880年,也就是说知道氧气产生已经有近100年了。恩格尔曼也正是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这一点为依据来设置这个巧妙的实验的,书本放置这个实验的意图就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叶绿体,再结合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从而完整地证明叶绿体不仅仅只是吸收光能,而是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的场所。
2.《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章中的知识结构安排
这一章一共有两节内容,分别是为了证明遗传学第一定律和遗传学第二定律的,而标题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这就很容易让学生认为实验是这两节的重点知识。而课本真正的目的是以这两个实验为引子,以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主线,层层推进,最后得出两大定律的。比如第一节中实验只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中的观察到的现象,由这个现象来提出假设,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得到第一定律的;第二节的构思和第一节完全一致,如果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实验上,这两节的知识框架就很难构建,学起来就糊里糊涂,知识点就会乱作一团,相当混杂。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的几个概念
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概念。一看这两个概念,很多同学认为这是生态系统的两种性质。事实上,“生态系统稳定性”这个概念很多同学就没有理解透,受到必修三第一章中“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的影响。学生认为“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样一种状态。而“生态系统稳定性”事实上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它是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认识到这一点,就知道“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也是两种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就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调节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就是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而被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调节能力,而并非两种性质。学生之所以混淆的另一个原因,是书本把自我调节能力作为一个子标题单列出,没有把自我调节能力和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描述清楚。
以上是我对高中课本中的几个易混淆知识点的一点看法,不到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