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一期>高三动员/高考攻略

2018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评析

物理组    张伟龙

 

摘要:2018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立足基本模型考查,突出学科素养立意,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有利于高校科学地选拔人才,对高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基本模型;学科素养;关键能力

  一、试题总体评述

  2018年高考全国I卷物理试题完全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难易适度,物理模型熟悉,没有偏题怪题,学生容易入手。试题既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又更加贴近了新高考改革的趋势,形成了对考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解法多样灵活、整体难度较去年稳中有降且呈阶梯型分布,易、中、难比例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科学地选拔人才,对高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试题具体分析

1.试卷考点分布

 

题型

题号

分值

类型

基本模型

学科素养立意

关键能力

要求

难度

选择题(5+3)

14

6分

力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学公式应用、动能和动量概念

理解能力

容易

15

6分

力学

力和运动的关系(弹簧模型)

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定性分析、表达式与图像转换

推理能力

中档

16

6分

电磁学(电场)

共点力的平衡

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力的合成

分析综合能力

容易

17

6分

电磁学(电磁感应)

单杆模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和感生电动势)应用、电路

分析综合能力

中档

18

6分

力学

四分之一圆弧轨道

功能关系(动能定理)、运动合成与分解、运动学公式定量计算

分析综合能力

较难

19

6分

电磁学(电磁感应)

楞次定律(变压器原理)

楞次定律定性分析、安培定则的应用

理解能力

中档

20

6分

力学

双星模型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量计算

分析综合能力

中档

21

6分

电磁学(电场)

等势线、等势面、运动轨迹间关系

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场力做功(功能关系)定量计算

分析综合能力

较难

实验题

22

5分

力学

力学平衡状态

游标卡尺的读数、测弹簧的劲度系数(受力、胡克定律和数据处理)

实验动手能力

理解运用

容易

23

10分

电学

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电路

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等效思想、作图、读数)

实验探究能力

理解运用

较难

计算题

24

12分

力学

爆炸与反冲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运动学公式

分析综合能力

中档

25

20分

电磁学(复合场)

模型组合(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带电粒子在分离场中运动、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合成与分解、匀速圆周运动、类平抛

分析综合、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较难

选考题

33

5分

热学

T-V图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内能等定性分析

推理能力

容易

10分

气缸类问题

玻意耳定律、理想气体、压强、受力平衡

分析综合能力

中档

34

5分

光学

三棱镜

光的折射定律及全反射

理解能力

容易

10分

力学

波动图像、振动图象

波长、波速和周期关系、波传播的定量计算

分析综合能力

较难

 

2.试卷命题特点

  ①延续稳中有变考查

  试卷结构稳定,选择题5道单选,3道多选,四力四电。实验题一力一电,一小一大,均与去年相同。计算题先力后电,压轴题比去年容易。考查形式略有变化,选考第34题第1小题微调为填空题形式,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则作为计算题,整体难度与去年相当。对动量的考查平稳过渡,复合场问题“重出江湖”,数理结合再次压轴,试题梯度分布合理,充分彰显了全国Ⅰ卷稳中有变的特色。

  ②聚焦主干知识考查

  试题以力、电为核心,力学约占51分(包括选考10分),电磁学约占54分,光学5分,热学15分(选考)。试题基本涵盖了高中物理的所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了运动学、受力分析、动力学、曲线运动、万有引力、能量、动量、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

  ③立足基本模型考查

  试题涉及到弹簧模型、共点力平衡、电磁感应中单杆模型、圆弧轨道、变压器原理、双星模型、爆炸与反冲、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等。这些基本物理模型源于教材、源于课堂、源于生活,充分体现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命题思想。

  ④强化关键能力

  试题彰显学科特点,突出考查学生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和实验与计算能力。如第18题求拉力的功,重点考查了“对称”的物理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第21题、24题、25题虽是常见的情景,但条件设置和设问方式新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建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⑤突出学科素养

  试题立足物理本质,从物理的核心内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入手设置问题,追求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要求。如 20题的“双星”问题考查“建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24题的“烟花弹”爆炸问题简化成“一维”爆炸模型,考查两个“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23题是实验题,利用“等效替代”方法测电阻,考查了学生对“等效”思想的理解。

  ⑥增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

  试题增强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考查,涉及的物理情景均为学生所熟悉。如第14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15题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表达式与图像的转换,第16题考查点电荷场强的叠加和矢量的合成,第17题考查对于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理解,这些试题立足基础容易入手。但第18题、21题综合性明显增强,18题需对小球离开轨道以后的类斜抛运动进行分解,综合应用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求解; 第24题以生活中的烟花为背景,将动量、能量和动力学结合在一起,是力学综合题;第25题综合考查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涉及两个粒子两种典型运动模型和多个过程,考查物理本质的规律和思想方法以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情景新颖,层次分明,综合性强,有很好的区分度。

  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

  试题注重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科研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4题涉及“高铁列车”,第19题应用楞次定律和电流产生磁场解释小磁针偏转现象,第20题涉及科技热点“人类探测到双子星合并的引力波”,第23题涉及“热敏电阻的数据测量”,第24题涉及“烟花弹的爆炸”等,体现了物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渗透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

  ⑧凸显探究性创新性考查

  实验题第22题考查游标卡尺读数与胡克定律,实验装置有所创新,用竖直放置的游标卡,代替了常规直尺测量长度的实验装置。第23题是创新型探究实验,用学生熟悉的等效替代法测热敏电阻,题目信息涉及文字、表格、函数图像,要求考生能较快地将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与新的情境有机结合,在较高的层次上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

  1.依纲扣本,建立网络

  认真研读2018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重视其变化。《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界定了高考命题的指向、范围、难度等,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变化,准确地把握高考考向和命题趋势,以便对后期复习的广度、深度等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构建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网络,形成以点到面的知识体系。

  2.掌握主干,提升能力

  主干知识年年考,主干知识重点考,主干知识反复考。主干知识包括:受力分析、牛顿定律、抛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关系、圆周运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静电场的性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电学实验、电路、安培力、洛伦兹力以及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3.强化实验,联系实际

  讲清基本仪器的使用原理、读数原理、基本实验原理,让学生关注实验原理和方法,注重过程和操作,注重对课本中基本学生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延伸,注重教材的演示实验和课后小实验,注意规范表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

  4.合理选修,重在选准

  选修模块,各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出某一确定的模块进行教学和考试,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又可以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获得更高的选修分数。

  5.注重方法,逐步渗透

  在平时教学中应重视物理方法在解题中的渗透,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极限法、对称法、动态平衡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图像法等等。

  6.规范答题,科学训练

  进行规范化训练是减少隐形失分的最有效手段。学生要增强规范意识,让会做的题尽量得满分。教师要讲解规范解题的基本要求,展现规范解题过程。

  总之,物理备考仍然要将抓基础题进行到底。高考物理试题是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把考查学生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基本知识、规律和方法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

  2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

(曹文琛老师  编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8-11-29 12:00:1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