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七期>历史剧场

风雨兼程 多难兴邦

高三文(实验)  张新宇 朱琪珊 朱瑾华

前 言

  巍巍中华,如那滔滔长江,奔腾千年而从未停息。而在这千年历史长河之中,中华民族却并非一帆风顺。时而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时而风雨交加、波谲云诡。可无论经历了多少坎坷,中华民族从未停下脚步。在每一次的挫折与打击之后,中国人民都会重整旗鼓,以更积极的态度,更自信的脚步向前迈进;而在每一次的浴火涅槃中,也都会有一些英雄紧紧握住中华文明的火炬,从未倒下。

  正所谓“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顽强抗争,中华精神不断磨砺,中华文明走向辉煌。

  这一路,我们风雨兼程。

第一幕

  时间:1279年3月19日

  地点:广东崖山

  人物:陆秀夫-南宋左丞相

  张世杰-宋军统帅

  张弘范-元军统帅

  赵昺-宋少帝

  文天祥-南宋右丞相

  【黎明前的黑暗,让人怀疑世上是否还存在着光。宋军战营中摇曳的烛火,几乎被黑暗吞没。】

  陆秀夫(紧皱眉头):将军认为本战有多大胜算?

  张世杰(自信地笑):只要我们冷静沉着,团结一心,我不认为元军会获胜。

  陆秀夫(犹豫):可是我军已经三面被围……

  张世杰(正色道):丞相莫要长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本军虽然被围,但军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我们已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要么灭掉元军,要么就一起战死在这里!

  陆秀夫(直起身,振作精神):好!老夫也将与大宋共存亡!

  张世杰(面露微笑,随即又严肃下来,抬手下令):传令下去,明天决战!

  下方将士(弯腰拱手):是!

  【清晨,鲜艳的朝霞将海水染成血红色。浩渺的江面上,一艘艘战舰驶向前方。】

  【宋少帝赵昺与左丞相陆秀夫在船舱之中观望海面。】

  赵昺(满脸疑惑):左丞相,我们要到哪里去?

  陆秀夫(弯腰拱手):回陛下,今天我们要与元军决战!

  赵昺(好奇):决战?也就是一定要拼出死活了?

  陆秀夫(一时语塞):陛下……

  【二人不语,一时安静至极。直到一位侍臣仓惶地跑到二人面前跪下。】

  侍臣(喘息,声音中透着慌张与恐惧):报告陛下,丞相!前方军队中了元军的埋伏!

  陆秀夫(惊惧起身):不…不可能!这怎么……

  侍臣(转向赵昺,绝望而丧气):陛下……大势已去……

  赵昺(还有些迷茫与不解,指指侍臣,看向陆秀夫):左丞相,他这是什么意思?

  陆秀夫(看赵昺,摇了摇头,深吸口气,又慢慢吐出):陛下,国亡了……

  【元军的喊杀声逐渐靠近,四面都是元军的伏兵】

  赵昺(惊慌失措):那朕,朕该怎么办?

  陆秀夫(大步走到赵昺面前跪下,语气坚决):陛下,古人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蛮人入侵,我们已经输了。现在陛下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屈辱地投降,成为他人的傀儡。要么,就英勇地身葬在脚下的大海中!我们虽然无法保全家园,但我们要坚决捍卫自己的尊严!

  【赵昺面色有些复杂,低下头,沉默不语】

  【元军主舰内,文天祥关押在阴暗的囚房内。他身形憔悴,身上血迹斑斑,只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窗外,紧盯宋军战船,神色紧张。】

  【元军将领张弘范破门而入】

  张弘范(双手抱胸,冷笑着挖苦):丞相,你看,你魂牵梦萦的宋就这样亡了。

  【文天祥不予理睬,继续凝视江面】

  旁白:不远处的江上,就是赵昺的龙船。几艘元军战舰已向赵昺驶去,叫嚣着要活捉皇帝。宰相陆秀夫果断地背起仅6岁的宋帝,纵身跃进茫茫大海之中。至此,崖山海战宋军彻底失败。南宋,亡。

  张弘范(继续挖苦):文天祥,你就不必再垂死挣扎了。为了这个已经灭亡的民族,值得吗?你倒不如趁早投降,归顺我们,你可能还会有个好下场。

  文天祥(抬头看向张弘范,满脸鄙夷):灭亡的民族?呵!笑话!

  【远处的江面上,一位位宋军士兵见皇帝投水,救国无望,纷纷投水,十万宋军,无一人退缩。声势浩大,将文天祥与张弘范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文天祥(骄傲,仰天长笑):哈哈哈!你看啊!这是我大宋的骨气!奸贼,你放弃吧,我永远不可能向你们低头!

  张弘范(恼羞成怒):你个疯子!你这样做只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文天祥(用余光扫过张弘范,一脸鄙夷):将军,为国捐躯是我的荣幸!而你,历史的罪人,终会被钉在耻辱柱上,为后人所耻笑!

  【张弘范气得发抖,无言以对,怒气冲冲地转身离开。文天祥又一次望向江面,挥毫,写下传诵千年的《过零丁洋》】

  旁白: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大笑几声,直接坐在了地上。外面,被宋军鲜血染红的海水,在阳光下闪光】

  旁白:崖山之战是中华之灾,但也是中华民族勇敢、团结的见证。这次磨砺却使华夏儿女更加坚强。崖山海战之后,中华民族继续前行。

第二幕

  时间:1966年8月27日

  地点:北京

  人物:杨绛-知名作家,代表作《我们仨》

  钱钟书-学者、作家,杨绛之夫

  【夜晚,屋内,白炽灯散发着微弱而昏暗的光芒】

  杨绛(捂嘴笑):钟书,你这发型可不怎样。

  钱钟书(无奈地笑了笑,揉揉头):人家学生偏要给我剃,盛情难却啊!你也别说我,你这发型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杨绛:是,你的十字头,我的阴阳头,真是合拍呢……(转身翻衣柜)瑗瑗以前的大辫子我收到哪儿去来着?

  钱钟书:我记得在第二层柜子下面。

  杨绛(一阵乒乒乓乓后找出辫子,又拿出一顶帽子和针线盒):你睡吧,我这有的忙活呢。

  钱钟书(嘿嘿笑):我不睡,陪你唠。

  杨绛(不语,只是笑)

  【杨绛将头发一缕一缕地缝在帽子上】

  【钱钟书突然起身,轻手轻脚走到床边,从床与墙壁的夹缝中,摸出了一本《飞鸟集》,骄傲地在杨绛面前晃了晃】

  杨绛(放下手中的针线,诧异而惊喜):啊!你从哪里弄来的?

  钱钟书(骄傲地晃晃脑袋):嘿嘿嘿,(弯腰凑近小声)那天来搜的时候我悄悄藏起来的!他们搬走了一堆,没想到(直起身,骄傲地拍拍书),咱们还有这么一本!

  杨绛(向钱钟书比大拇指):厉害!有点子!

  钱钟书(小步跑回先前的座位,摊开书):你继续忙,我来念几首给你听!

  【杨绛低下头继续忙活,伴随着钱钟书抑扬顿挫的声调,一次一次地拉动手中的针线】

  【由近及远,窗外响起了一阵闹哄哄的人声】

  【窗外人声逐渐清晰,为首男生的声音格外响亮】

  钱钟书(皱眉,合上手中的书,看向窗外):外面是……

  杨绛(皱眉,看向钱钟书,抿唇不语)

  男学生(声音洪亮,略微沙哑):打倒反动派!

  众学生(激动,齐声呐喊):打倒反动派 !

  【瓷器,玻璃制品被用力砸在墙上,一阵噼里啪啦。手电筒的灯光交错着扫来扫去】

  【钱钟书连忙将书塞进床底,二人起身,相视无言,皱紧眉头,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钱钟书(紧盯窗外,眉头紧皱,语气却极为轻柔,轻轻地拍拍杨绛的手):别怕,不会有事的。

  众学生(激动,齐声呐喊):打倒反动派!打倒钱钟书!打倒杨绛!同志们团结起来,共同争取更大的胜利!

  杨绛(紧盯窗外,神色凝重):嗯,我知道,不会有事的。

  钱钟书(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低声沉吟):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

  杨绛(接上):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钱钟书: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

  杨绛: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钱钟书与杨绛一人一句,试图用诗歌来安慰自己,紧紧依偎在一起】

  【良久,窗外的声音逐渐淡去,两人也逐渐平静,相扶着坐了下来】

  钱钟书(低下头,叹气):这些学生不坐在教室里读书,却在这里耗费他们的大好青春!真是……不值得啊!

  杨绛(摇摇头):唉……别想了,继续干活吧……

  【杨绛重新拿起针线,钱钟书坐在她身边,陪她聊着天,谁都没再提刚才的事。】

  【天边渐明,窗外一声鸡啼。】

  【杨绛和钱钟书早已打理好自己。杨绛戴上了连夜制成的假发。】

  钱钟书(苦笑):走吧。

  【二人深吸一口气,推开门,却没有见到想象中的满目狼藉,而是整洁如新。二人相视一眼,诧异万分。】

  钱钟书(诧异看向院子):这……这是……

  杨绛(诧异):是有人帮我们……(突然惊叫)钟书!看这儿!

  【杨绛跑向院中一角,弯腰端起一个只有巴掌大的小花盆。陶制的盆体已经有些残破了,但当中栽种的几朵小花儿却在阳光下开得灿烂】

  杨绛(惊喜):瞧这花!多可爱!

  钱钟书(走近,笑着):是啊,真可爱!

  【杨绛转身将其藏进屋内,想了想又挪到窗底下有阳光的地方。钱钟书看着杨绛孩子一般的举动,笑得格外温暖】

  杨绛(走出门外,拉起钱钟书):咱们走吧!

  钱钟书(笑中充满了信心):好!走!

  【阳光下,两人相依着越走越远。屋内,花儿在温暖的阳光下尽情开放】

  旁白:文革是中华之殇,在这场动乱面前,中华民族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像钱钟书夫妇这样坚守梦想的人在文革中变得更加坚强,而温暖与爱,也在文革磨难中更加真实。“文革”浩劫,中华民族磨炼了自己的品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继续前行。

第三幕

  时间:2008年5月12日

  地点:汶川北川县

  人物:林浩——救灾小英雄

  【可怕的地震刚刚结束,目光可及之处全部变成了废墟。一处已经崩塌的教学楼下方,林浩和他的几十个同学被死死地困在了楼板之下】

  同学甲(慌张,声音哽塞):我们现在怎么办啊?我们……我们现在……

  同学乙(抽泣):呜呜呜……我们是不是要死了? 我,我不要啊……

  林浩(有些虚弱):别慌,我们,(尝试撑起身体,双臂和声音都有些颤抖)不能慌。一定会(喘气),有人来救我们的。

  同学乙(声音哽塞):可是,要是没有人找到我们, (哭音 )我们就要永远在这下面了,我不要……我不要在这下面,我要出去,我要出去啊!(大声哭泣)

  【几个同学也跟着哭了起来,气氛一时十分压抑】

  林浩(强打精神):别怕,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出去的!

  同学乙(泪眼婆娑,望向林浩):真……真的?

  林浩(目光炯炯):相信我,一定会有的!我们会得救的。

  【哭声渐渐平息,废墟下又是一阵沉重安静,只有同学们的粗重的喘息声像鼓槌一般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良久,废墟外还是一片寂静。等待的时间太久了,已经有同学开始昏昏欲睡,渐渐支撑不住了】

  林浩(一阵紧张,提高音量) :别睡啊,不能睡啊!坚持住!我们都不会有事的!(他环顾四周,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镇定,)唱歌!我们来唱歌吧!一起唱歌吧!

  同学甲(动了动被压在楼板下的身体,强打精神):好啊,唱歌,咱们一起唱歌!

  同学乙(努力睁开眼睛,声音有些虚弱):我们……唱……什么?

  林浩(毫不犹豫):《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先起头!(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同学们(小声跟唱):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最初只有少数几个人小声地唱,渐渐越来越多同学加入进来,歌声越来越响亮。】

  同学们(齐声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一曲结束,同学们都有了些精神,也都不像一开始那样慌乱得不知所措了】

  林浩(冷静):我们不能再这么耗下去了,得想办法出去。(努力动了动身子)我们不能只是等待救援,我们得自己想办法。

  同学甲(迷茫):我们能怎么办?咱们都被压得死死的,动都动不了。

  林浩(思考一阵):你们帮我抬一下我身上这块。我还能稍微活动活动,应该不会太重。

  【林浩和附近的几个同学一起用力地推着上方的石块】

  其他同学:加油!加油!用力啊!

  【林浩身上的楼板逐渐被抬起,渐渐出现了一个可供一人通过的缝隙】

  林浩(模仿老师指挥):大家一个个出去,按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挤,一个一个走。

  【大家一个个都出去了,林浩刚走出废墟,却听见废墟下还有同学的呼救】

  同学乙(被压在楼板下动弹不得,几近绝望):别走,别走啊……谁来,帮帮我,帮帮我啊……

  林浩(急忙喊住同学们):等一下!还有好几个同学出不来!都过来帮帮忙!

  【林浩率先挤进了废墟,成功将两名同学救了出来。但来来回回,他的身上满是被钢筋水泥划伤的痕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废墟下的同学被全部救出。林浩看着同学们平平安安,身心一阵放松,再也无力支撑沉重身体,猛地坐了下去。】

  同学们(慌忙围住林浩):林浩你怎么了?你,你,你没事吧?

  林浩(摆摆手,微笑):没事没事……

  【林浩抬起头,透过同学们,又看到了那片广袤的天空。闭上眼,让阳光洒在脸上,温暖而又幸福。】

  旁白:汶川地震中,林浩拯救同学时身受重伤。但正是有这些抗灾英雄的存在,中国人民才得以携手共渡这场劫难。以林浩为代表的英雄们,在这场灾难中展示了中国的坚强,中国的团结,中国的温暖。阳光,总在风雨后。

后 记

  今日的中国,在历经风雨之后,仍在砥砺前行——

  今日的崖山海战遗址旁,长桥卧波,车水马龙,见证着中国的繁荣。

  今日的杨绛夫妇故居中,鲜花烂漫,阳光明媚,见证着神州的祥和。

  今日的汶川北川中学里,书声琅琅,朝气蓬勃,见证着中华的希望。

  这一路,充满坎坷,这一路,风雨兼程,但是我们坚信多难兴邦,我们中国的新青年,仍将不畏风雨,继续前进,为祖国更光明的未来添彩。

(指导教师:李艳)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0-12-15 16:51:3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