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5) 孟琳
叶子绿了又黄,花儿谢了又开,人间斗转已走过二十个清秋。一切都被打上了时光的烙印,唯有那已发黄的相片中的老人,还笑容依旧……
回到乡下收拾老屋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红木匣子,端端正正地摆在那儿,积满了光阴的灰尘,透着沧桑的味道。我将灰抹去,细细地看,前沿的棱角已经被磨圆了,盒盖上雕着的常青藤清晰可见,右侧残着点点金色,已辨不出原本漆的字了。打开后,里面躺着一把十分陈旧的木梳,甚至还缺了一个齿,下面垫着一块已褪色的,叠得整整齐齐的青布。我似乎看到一双手一次次细细地抚过它,依稀能感受到主人对它的珍视。或许是有什么特殊意义吧,我猜着,拿了木匣子便去问妈妈。妈妈看到它时,有种失了的至宝重回的激动,连双手都有一丝颤抖。妈妈说,这梳子在她小时候就被姥姥贡着,从来不用,直到妈妈有天用它给姥姥梳头,后来,妈妈便配了这红木匣子,姥姥去世后,便一直留在了老屋,陪着姥姥。妈妈轻抚上木匣子,眼中满是怀念与怅然,仔细看,竟闪着点点泪光。
老照片中发黄的痕迹缓缓褪去,回到初摄那一刻……“妈,您就别忙活了,我不是回来了吗?”一个年轻女子将老人扶去一旁坐下。“很久没回来了,我给您梳梳头吧。”说着,她便从屋里取出了一个红木匣子,上面刻着常青藤,漆着“长命百岁”的字样。拿出木梳,女子抚上了老人的头发。老人白发很多,犹如青瓦上下了一层白霜,像对待稀世珍宝般小心翼翼,女子轻轻地梳着,眼里满是温柔又透着自责。梳完后,老人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十分满意,脸上的皱纹都堆满了幸福与满足,主动说要拍照,然后,将这灿烂的笑容永远定格在这一刻。
望着妈妈,我忽然想到了什么,将妈妈拉到了镜子前,拿了木梳,“妈妈,也让我给你梳梳头吧。”我拿起梳子轻轻梳了起来。我触到了妈妈因为日夜操劳干枯了的头发,看到了不知何时冒出来的白发,星星点点,连藏都藏不住,还感受到了妈妈凝在发梢分叉中的辛苦与期望……原来不知不觉间,妈妈已经老了,我忽然觉得心酸,几乎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当年妈妈在给姥姥梳头时,或许也是这般心情吧。镜中的妈妈此时眼中满是欣慰,嘴角是抑不住的笑容,我鼻子更酸了。我终于明白了木梳与匣子背后的意义,它凝着妈妈对姥姥的一片孝心。
木梳,像一幅时光长卷,我分明从中看到了妈妈的身影,也看到千千万万像妈妈一样的人的身影。所有的时光似乎连成了一条路,这条路上有“扇枕温席”的黄香,有“卧冰求鲤”的王祥,还有替姥姥梳头的妈妈,而我也将把“孝”刻入灵魂跟随他们的脚步踏上这条路。
无论叶绿几载,花开几度,无论度过多少个清秋时节,不变的,是孝道。我们都将铭记,都将践行,让人间少一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戚,多一抹老人永不凋谢的笑容。
